[发明专利]一种电池串虚焊偏焊返修方法及返修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3316.5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9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郭绍伟;任天挺;李福军;刘磊;戴龙君;冯宇庆;余凯;康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康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8;H01L21/68;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吴文杰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串虚焊偏焊 返修 方法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串虚焊偏焊返修方法及返修机构,涉及光伏生产技术领域,其中电池串返修方法包括当缺陷类型为虚焊或偏焊时,将电池串转移至虚焊偏焊返修位置,并对电池串进行整位;缺陷为虚焊时的返修步骤如下,焊接组件运动至缺陷位置,对虚焊位置的焊带重新进行焊接,解决单根或单点焊带和电池片的虚焊、偏焊问题,通过视觉识别方式精准定位返修位置,通过夹爪以及焊接组件的配合进行返修,通过设置助焊剂喷涂组件的设置,在进行焊接之前喷涂助焊剂,保证焊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串虚焊偏焊返修方法及返修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前景十分广阔。光伏组件的生产需要经过串焊,汇流焊,层压等多到工序。电池片串焊作为组件生产的一道主要工序,在焊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人员和设备等诸多问题,可能导致焊带和电池片的焊接出现虚焊和偏焊问题。目前不良电池串在返修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拿取电池串并对其问题处进行人工补焊或纠偏,也有直接将电池串进行拆解后,重新进行焊接加工的方式,不论哪种方式,由于电池片比较轻薄且电池片上的绒面和栅线比较脆弱,此过程中很有可能对电池片造成损伤,并且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串虚焊偏焊返修方法及返修机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串虚焊偏焊返修方法,S1:利用识别组件检测电池串缺陷类型和/或缺陷位置,当缺陷所在面为电池串背面,则调整电池串朝向,使电池串缺陷所在面朝上,当电池串的缺陷所在面为正面,无需调整电池串朝向;
S2:当缺陷类型为虚焊或偏焊时,将电池串转移至虚焊偏焊返修位置,并对电池串进行整位;
缺陷为虚焊时的返修步骤如下,焊接组件运动至缺陷位置,对虚焊位置的焊带重新进行焊接;
缺陷为偏焊时的返修步骤如下,夹爪夹持焊带,所述夹爪和所述焊接组件沿电池串运动,所述夹爪和所述焊接组件由不同的驱动组件驱动实现运动,所述焊接组件对偏焊焊带整条或部分进行解焊,夹爪将焊带归正,在将焊带部分归正或完全归正后,焊接组件对归正完成后的焊带重新进行焊接;
解焊以及焊接时,采用非接触式焊接方式,进行重新焊接之前,在焊接位置添加助焊剂。
进一步地,添加助焊剂通过喷涂组件实现,喷涂组件与所述焊接组件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重新焊接时,利用压针组件对焊接位置施加压力。
进一步地,在修复偏焊时,通过视觉识别组件获取偏焊焊带和电池片栅线偏差尺寸,状态参数包括焊带处于虚焊还是处于偏焊状态、焊带是否需要解焊,根据视觉识别组件获取的参数控制焊接组件和夹爪的工作状态和运动轨迹。
一种电池串虚焊偏焊返修机构,包括整修台、视觉识别组件、至少一个夹爪组件和至少一个焊接组件,所述整修台上设有整位组件,所述视觉识别组件用于识别电池串的缺陷位置,所述夹爪组件用于夹取焊带,所述焊接组件用于对焊带进行焊接和解焊,所述焊接组件为非接触式焊接,所述焊接组件和所述夹爪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三维驱动机构上,上述的电池串返修方法利用所述电池串返修机构实现。
进一步地,还包括助焊剂喷涂组件,所述焊接组件对焊带进行焊接之前,所述助焊剂喷涂组件对焊接位置处喷涂助焊剂。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针组件,所述压针组件包括压针升降气缸和压针,所述压针与所述压针升降气缸连接,所述压针组件用于对焊接位置施加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视觉识别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助焊剂喷涂组件和所述压针组件均安装在所述三维驱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组件为红外聚光灯头。
进一步地,所述夹爪组件包括夹爪和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康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康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3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氢制环己烯双金属合金微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阀体及灶具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