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本润梅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6377.7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农夫山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6 | 代理人: | 唐传妹 |
地址: | 5154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本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本润梅及其生产方法,该草本润梅由如下百分含量的原料制成:青梅梅胚50‑60%,水15‑20%,甘草1‑2%,明日叶1‑2%,白砂糖5‑8%,红枣干粉3‑5%,蜂蜜4‑6%,甜杏仁3‑5%,雪梨肉汁2‑6%。本发明所述的草本润梅以反复糖渍后的高品质青梅梅胚为原料搭配甘草、明日叶以及雪梨肉汁的精华汁液,并在浸液后的青梅梅胚表面采用蜂蜜包裹一层红枣干粉,一方面使得该草本润梅具有良好的健胃养脾、止咳润肺以及抗癌的功效,大大提高了该草本润梅的食用价值,另一方面使得该草本润梅在入口后不会存在酸涩的感觉,大大提升了该草本润梅的食用口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青梅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草本润梅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青梅,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梅树的未成熟或成熟的果实。又名果梅、酸梅、梅子,是我国特有的果树品种之一。据测定,每100克可食干梅实,含水分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7.4克,膳食纤维2.9克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2、C、E,还含尼克酸及微量元素钙、钠、镁、锌、硒、铜、锰等,还富含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谷甾醇及齐墩果酸等物质,除生食之外,青梅还可加工为可以长期存储的草本润梅。
然而目前的草本润梅主要是采用盐渍后的青梅梅胚与甘草以及香草素等食品添加剂制备而成,一方面制备后的青梅多只具备健胃养脾的功效,导致草本润梅的功效较差,食用价值较低,另一方面制备后的青梅容易产生酸涩的味道,导致草本润梅的口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草本润梅及其生产方法,该草本润梅以反复糖渍后的高品质青梅梅胚为原料搭配甘草、明日叶以及雪梨肉汁的精华汁液,并在浸液后的青梅梅胚表面采用蜂蜜包裹一层红枣干粉,一方面使得该草本润梅具有良好的健胃养脾、止咳润肺以及抗癌的功效,大大提高了该草本润梅的食用价值,另一方面使得该草本润梅在入口后不会存在酸涩的感觉,大大提升了该草本润梅的食用口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草本润梅及其生产方法,该草本润梅由如下百分含量的原料制成:青梅梅胚50-60%,水15-20%,甘草1-2%,明日叶1-2%,白砂糖5-8%,红枣干粉3-5%,蜂蜜4-6%,甜杏仁3-5%,雪梨肉汁2-6%。
进一步的,所述青梅梅胚为反复糖渍后所加工出的梅胚,且每次糖渍所用的糖液均为单独配置,能够有效确保青梅梅胚的质量,避免糖渍液反复使用降低青梅梅胚口感的弊端。
进一步的,所述甘草、所述明日叶以及所述甜杏仁均采用干燥后的成品,能够确保所述甘草、所述明日叶以及所述甜杏仁的快速取用。
进一步的,所述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所述明日叶具有抗癌、防止细胞老化、调理慢性病的功效;所述甜杏仁性平,偏于滋润及养护肺气,作用缓和,其润肠通便之功效较苦杏仁更为显著,并能润肺,宽胃,祛痰止咳,适用于肺虚久咳或津伤、便秘等症。
所述的草本润梅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梅胚处理,将糖渍后的青梅梅胚放置在自然光下晾晒至八分干时,取出备用;
步骤(2):浸液熬制,将甘草以及明日叶放置在锅中采用小火进行熬制,反复熬制三次,并在每次熬制后均滤出熬制液备用;
步骤(3):浸液调配,将步骤(2)中熬制好的三次浸液在搅拌机进行混合,并在混合过程中向浸液中加入白砂糖、雪梨肉汁以及炒熟后的甜杏仁粉,进行均匀搅拌;
步骤(4):梅胚浸液,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青梅梅胚加入到步骤(3)中的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搅拌,直到浸液浸透梅胚为止;
步骤(5):梅胚裹料,在步骤(4)中浸液后的青梅梅胚表面均粘附一侧蜂蜜,并将粘附蜂蜜后的青梅梅胚外侧包裹一层红枣干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农夫山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农夫山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6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