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4191.6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峰;王亚梁;王永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赛得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A01G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14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育秧 播种 自动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机架输送总成、秧盘托拉总成、秧盘托升总成和控制总成,秧盘托拉总成嵌入机架输送总成,秧盘托拉总成的垂直升降由秧盘托升总成提供动力,通过秧盘托拉总成棘齿与导向板的位置配合实现秧盘整体向上托起、下降时棘齿阻止秧盘下落,通过导向板上弹性刮钩强制交相邻发生止滞的秧盘分离,自动向机架输送总成供给秧盘,实现了将变形和不变形秧盘向播种流水线自动供给,满足了不间断播种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机插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种植面积一直超过3000万公顷。机械化插秧种植是水稻重要种植方式,也是生产中最为高效的丰产方式,同时具有杂草防治简易、后期管理少、抗倒伏等优点。但水稻机械化插秧种植必须解决育秧人工用量大等难题。传统的水稻育秧播种生产线,秧盘放入流水线需要人工手工作业,放置秧盘的间距不均匀,使播种效率下降,浪费种子、基质等生产资料,重复性工作不能间断,工作枯燥,同时也增加了育秧的成本。随着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水稻育秧播种对秧盘自动供给的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育苗多采用硬质塑料秧盘进行播种,播种时基本采用手工放盘至育秧播种线输送带,也有采用气动控制的自动供盘装置,但存在控制复杂、工作噪音大等问题应用极少;少量采用机械手自动供给秧盘,作业成果均较高,很难普遍推广应用。另外,播种后和育成苗的过程中,载有基质和秧苗的秧盘需要多次搬运,秧盘各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秧盘变形;另外,插秧完成后,秧盘在收集、运输过程中以及叠放贮存中,排列不规则放置使其受力不均匀力,导致秧盘弯曲、两端翘起、对角线扭曲等各种变形,而现有的自动供盘装置均是依靠秧盘自身的重量实现两个秧盘的分离,变形的相邻秧盘不能分离,卡滞在播种线上,工作中断,甚至损坏被卡的部件。因此,稳定、单只地自动供给秧盘是提高播种效率、安全生产的关键,研制水稻机插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对于提高水稻育秧育播种质量与效率、降低育秧成本、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通过将秧盘托拉总成嵌入机架输送总成,秧盘托拉总成在秧盘托升总成作用下垂直升降,利用秧盘托拉总成向上托起全部秧盘过程中其棘齿不起作用,下降时棘齿支撑于自下而上的第二个秧盘侧过,防止上面的秧盘下降;最下面的秧盘在重力作用下随秧盘托拉总成下降,如最下面的秧盘与相邻秧盘发生卡滞,秧盘托拉总成上的刮钩强制将最下面的秧盘分离出来并下落至机架输送总成的滚轮上,实现正常秧盘和变形秧盘的自动供给,保障了育苗播种生产线的正常作业并提高自动化水平。
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其包括机架输送总成、秧盘托拉总成、秧盘托升总成和控制总成;
所述机架输送总成包括用于为其余总成提供安装位点的机架以及用于秧盘输送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
所述秧盘托拉总成采用棘齿支撑秧盘并间歇工作,其嵌套安装在机架输送总成上,在秧盘托升总成的作用下将全部秧盘顶起并落下最底部的一只秧盘;
所述秧盘托升总成采用曲柄滑块机构与叉式升降机构的组合形式,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拉动叉式升降机构,从而实现秧盘托拉总成的导向板升降;
所述控制总成用于检测所述机架输送总成上当前输送的秧盘位置,且在秧盘移动超过机架输送总成上的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秧盘托升总成再次启动工作,进行下一次供盘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赛得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赛得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4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