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电池端板挤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5250.X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4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彬彬;宋丹丹;王少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04;H01M50/233;H01M50/242;H01M50/249;H01M50/588;H01M50/593 |
代理公司: | 杭州研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89 | 代理人: | 谢东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挤压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端板挤压结构,包括端板主体、受压板、固定机构和伸缩机构,当电池中的电芯组膨胀时,电芯会对受压板造成挤压,此时第一弹性钢片和第二弹性钢片受压产生弹性形变,同时第二滑杆向套管内收缩,此时弹簧也被压缩,从而使得电芯在膨胀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从而有效解决了电芯膨胀造成端板受挤压损坏的风险,用于将绝缘板固定在受压板上,同时当绝缘板受损需要更换时,通过转动转柄带动螺纹杆转动,通过螺纹杆与连接块的螺纹配合,同时通过连接块与第一滑杆的滑动配合,螺纹杆转动带动连接块向受压板靠近,连接块带动连接杆使U形压紧板移动,直至U形压紧板不再对绝缘板压紧,从而将绝缘板取下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端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端板挤压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化学反应,将产生鼓胀现象,电芯持续鼓胀的趋势,会导致端板的受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端板变形,传统的端板通常缺乏预防电池持续鼓胀对端板造成挤压的结构,为此,我们提出新能源汽车电池端板挤压结构对其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端板挤压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新能源汽车电池端板挤压结构,包括端板主体,所述端板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钢片,所述第一弹性钢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受压板,所述第一弹性钢片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弹性钢片,若干个所述第二弹性钢片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于端板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钢片与第一弹性钢片接触,所述端板主体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滑杆、套管和弹簧,所述套管的一端与端板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连接于套管的内侧,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伸出至套管外后与受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套管的内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端板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板主体的内侧贯穿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端板主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受压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边缘处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受压板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柄、螺纹杆、连接块、连接杆、U形压紧板、第一滑杆和限位块,所述U形压紧板设置于凹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U形压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横向贯穿螺纹连接于连接块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受压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转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横向贯穿滑动连接于连接块上,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与受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形压紧板与凹槽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板为绝缘橡胶防火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形压紧板为绝缘材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板主体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安装块,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当电池中的电芯组膨胀时,电芯会对受压板造成挤压,此时第一弹性钢片和第二弹性钢片受压产生弹性形变,同时第二滑杆向套管内收缩,此时弹簧也被压缩,从而使得电芯在膨胀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从而有效解决了电芯膨胀造成端板受挤压损坏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5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