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虫隔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5524.1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1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盛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建浩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2;B32B27/08;B32B27/28;B32B37/06;B32B37/10;B32B38/08;D01F6/48;D01F1/10;D01F6/94;D06M11/70;D06M11/46;D06M11/68;D06M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虫 隔热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虫隔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防虫隔热面料,由下及上包括面料基层和隔热层;先将邻硝基苯肼基三(马来酸二乙酯基)硅氧烷和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二氯乙酰胺共混纺丝,形成二氧化硅气凝胶和苯并三氮唑,编织后制备得到隔热层;再将聚四氟乙烯预聚体和3‑羟基‑5‑氨基丙烯基苯丁烯酮共混纺丝,编织后制备得到面料基层;然后由下及上依次将面料基层和隔热层铺层,利用五硫化二磷进行蒸汽辊压处理,形成磷酸酯和硫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制备得到防虫隔热面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虫隔热面料具备良好的保温性、防紫外性、阻燃性和防虫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虫隔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消防过程中,消防人员接触最多的就是火场灭火的工作,这就要求其防护服的面料不仅要阻燃耐火,还应具有一定的热隔绝防护功能。而目前所有开发阻燃材料中,用作消防服的面料要么由耐高温有机纤维织造而成,要么是对织物进行阻燃剂阻燃处理,获得阻燃功能面料。利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的面料仅具有一定阻燃性,但是却并不隔热。
并且我国边远的海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蚊、蠓、蚋、蚤吸血昆虫活动较多,人体周围的昆虫密度每立方米空间可达上百只,这些吸血昆虫不但通过刺叮骚扰人体,而且能够传播鼠疫、登革热、疟疾等多种疾病。消防人员在为民服务(如清除野生动物、消除安全隐患)时,常常会遇到这些吸血昆虫,这就要求其防护服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虫性能。因此,使面料同时具备阻燃性、隔热性能和防虫性能成为当前纺织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本发明关注到了这一问题,通过制备防虫隔热面料来解决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虫隔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虫隔热面料,由下及上包括面料基层和隔热层,所述防虫隔热面料是将面料基层和隔热层由下及上进行铺层,利用五硫化二磷进行蒸汽辊压处理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是将邻硝基苯肼基三(马来酸二乙酯基)硅氧烷和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二氯乙酰胺共混纺丝、编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面料基层是由聚四氟乙烯和3-羟基-5-氨基丙烯基苯丁烯酮共混纺丝、编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防虫隔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面料基层纤维母料放入327~329℃的纺丝箱中,在800~1000m/min纺丝速度的条件下,使用螺杆挤压机进行纺丝,在10~14℃、湿度为60~80%和风速为0.9~1.3m/s的条件下,进行侧吹风冷却固化25~35min,制备得到面料基层纤维;将面料基层纤维共捻、梭织,制备得到100~140g/m2的面料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建浩,未经盛建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5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自适应的水下图像颜色校正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芯转接片及其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