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昔替尼在制备抑制肠道病毒71型嗜神经性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56972.3 | 申请日: | 202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9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飞;赵晓宇;乔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439 | 分类号: | A61K31/4439;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昔替尼 制备 抑制 肠道病毒 71 神经性 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阿昔替尼在制备抑制肠道病毒71型嗜神经性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病毒是肠道病毒71型嗜神经性病毒EV‑A71。本发明还包括相应的药物组合、使用方法、试剂盒等。本发明的研究表明,阿昔替尼能够有效的抑制肠道病毒71型嗜神经性病毒的活性,阿昔替尼治疗后RD细胞的病毒显著减少,并且阿昔替尼对RD细胞中EV‑A71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本发明从已上市药品中筛选具有抗EV‑A71病毒活性的药物,将节约药物筛选过程中有关药物代谢、药物安全和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费用,降低药物研发的风险,为EV‑A71感染疾病的对症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肠道病毒71型嗜神经性病毒的一种新型抑制剂。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阿昔替尼在制备抑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为嗜神经性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引起手足口病、咽峡炎、疱疹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在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每10万人37.01-205.06例,病死率为每10万人6.46-51.00例;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结果中,EV-A71阳性比例占44%,重症病例中EV-A71阳性占74%,死亡病例中占93%;EV-A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常见于婴幼儿,是如今造成中国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EV-A71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对适龄儿童接种EV-A71疫苗;尽管目前已有疫苗上市,但尚缺乏有效的免疫持久性研究数据,其免疫效力和持续时间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抗EV-A71感染药物,抗EV-A71药物的研究多处于基础实验阶段,高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新药开发耗时长、费用高、风险大,从已上市药品中筛选具有抗EV-A71病毒活性的药物,将节约药物筛选过程中有关药物代谢、药物安全和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费用,降低药物研发的风险,为EV-A71感染疾病的对症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阿昔替尼(Axitinib)是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VEGFR1,VEGFR2,VEGFR3,PDGFRβ的IC50值分别为4、20、4、2nM。已获批用于细胞因子或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阿西替尼推荐的口服剂量为5mg/次,每日两次,阿昔替尼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每日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应当用一杯水送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抗EV-A71病毒活性的药物。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昔替尼在制备抑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病毒是肠道病毒71型嗜神经性病毒EV-A71。
较好的,所述的药物是抑制EV-A71病毒活性的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是降低EV-A71病毒活力、病毒载量或者VP1蛋白表达量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阿昔替尼是Pfizer公司开发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和c-KIT。阿昔替尼为抗肿瘤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的成人患者。美国FDA批准阿西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肾癌,治疗对其它药物没有应答的晚期肾癌(肾细胞癌)。Inlyta由辉瑞公司生产并销售,为口服药丸,日服两次。肾细胞癌是一类始发于肾小管内皮细胞的肿瘤,阿西替尼可阻止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作用的某些被称为激酶的蛋白发挥作用。
阿昔替尼为白色粉末,熔点218.4℃,略溶于聚乙二醇400,微溶于甲醇或乙醇,极微溶于乙腈,几乎不溶于水。在20℃pH1.2盐酸溶液中溶解度为0.8mg/ml,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溶解度为0.2微克/ml,为典型的pH依赖型药物,其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6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制样用移动式可升降操作台
- 下一篇: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