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电池注液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3253.4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段徽庆;袁小东;张炳;刘子雄;袁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09 | 分类号: | H01M50/609;H01M6/00;H01M10/0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许利波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注液设备,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第一输送装置将流转水车排列的电池输送至变距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将变距后的电池输送至短路测试装置、并将测试后的电池输送至第一称重装置并将称重后的电池输送至第一回转输送装置,第一回转输送装置将电池输送至注液装置,第三输送装置将第一回转输送装置的电池输送至第二称重装置,第三输送装置将第二称重装置称重后的良品输送至第二回转输送装置或将第二称重装置称重后的不良品输送至补液装置并将补液后的电池输送至第二回转输送装置,第二回转输送装置将电池输送至封装装置,第五输送装置将第二回转输送装置的电池输送至绝缘测试装置,实现对软包电池注液的自动连续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注液设备。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注液,注液是向软包电池封装后的电芯中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以通过电解液为电池中离子的传输提供载体。对软包电池的注液过程包括短路测试、绝缘测试、注液等工序,现有的注液过程一般是对上述的加工工序分别设置对应的加工设备,采用人工及对应的加工设备的半自动加工方式进行加工操作,加工效率不高,且设备占地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包电池注液设备,能够实现对软包电池注液的自动连续加工,减小占地面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电池注液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流转水车、变距装置、短路测试装置、第一称重装置、注液装置、补液装置、封装装置、绝缘测试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补液装置一侧的第二称重装置,该软包电池注液设备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三输送装置、第四输送装置、第五输送装置、第一回转输送装置和第二回转输送装置;
所述流转水车能够将电池由其上料工位排列输送至其下料工位,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位于所述流转水车下料工位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变距装置,所述变距装置能够改变若干所述电池的间距,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变距装置变距后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短路测试装置、将所述短路测试装置测试后的电池输送至所述第一称重装置并将所述第一称重装置称重后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第一回转输送装置的上料工位,所述第一回转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注液装置的注液工位并将所述注液装置注液后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第一回转输送装置的下料工位,所述第三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回转输送装置的下料工位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第二称重装置,所述第三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二称重装置称重后的良品输送至所述第二回转输送装置的上料工位,或将所述第二称重装置称重后的不良品输送至所述补液装置的上料工位并将补液后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第二回转输送装置的上料工位,所述第二回转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封装装置的封装工位并将所述封装装置封装后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第二回转输送装置的下料工位,所述第五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二回转输送装置下料工位的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绝缘测试装置。
可选地,所述流转水车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送部的若干第一夹持机构,若干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部;
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至少一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锁紧结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锁紧结构具有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保持相互靠近的锁紧状态;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均设置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能够解除所述锁紧结构的锁紧状态以使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
可选地,所述变距装置包括:
第二底座,位于所述流转水车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3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印刷刮刀
- 下一篇: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