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循环球式链轮位置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4350.5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成;李思标;郇晓龙;季坤;尤泳;王天一;惠云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7/06 | 分类号: | F16H7/06;F16H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链轮 位置 调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半循环球式链轮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轮总成(1)、第二轮总成(2)、第三轮总成(3)、传动链(4)、调整链(5)、底板(6)、传动电机(7)、调整电机(8)和钢球(905);
第一轮总成(1)、第二轮总成(2)和第三轮总成(3)均安装于底板(6)上;
底板(6)上设有一运动轨道,所述运动轨道为椭圆形两焦点水平高度之间的一部分;
第一轮总成(1)包括:第一轮(101)、第一轮轴(102)、第一传动链轮(103)、第一轮第一轨道(104)和第一轮第二轨道(105);
第二轮总成(2)包括:第二轮(201)、第二轮轴(202)、第二传动链轮(203)、第二轮第一轨道(204)和第二轮第二轨道(205);
第三轮总成(3)包括:第三轮(301)、第三轮轴(302)、第三传动链轮(303)、第三轮第一轨道(304)和第三轮第二轨道(305);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的内端与第一轨道壳体(901)的一端连接,第一轨道壳体(901)的另一端与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的上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的下端与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的上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的下端与第二轨道壳体(906)的一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二轨道壳体(906)的另一端与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的内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的外端与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的外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的内端与第三轨道壳体(907)的一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三轨道壳体(907)的另一端与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内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外端与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的外端连接且为柱面动配合;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轨道壳体(901)、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轨道壳体(906)、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第三轨道壳体(907)和第三轮第二轨道(305)以上述方式依序连接,构成一个三角形的轨道;第一轨道壳体(901)、第二轨道壳体(906)和第三轨道壳体(907)位于该三角形轨道的三个角上;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轮第二轨道(205)为空心直管;第一轨道壳体(901)、第二轨道壳体(906)和第三轨道壳体(907)具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壳体轨道(9011);所述轨道壳体(9011)分度圆对应夹角为90°;第三轮第一轨道(304)和第三轮第二轨道(305)为实心圆柱;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第三轮第一轨道(304)和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弧形部分分度圆对应夹角均为45°;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二轮第一轨道(204)和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的中空空间、第一轨道壳体(901)和第二轨道壳体(906)的壳体轨道(9011)以及第三轮第一轨道(304)和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端面共同组成一个封闭轨道空间;多个钢球(905)位于该封闭轨道空间中,相邻的两个钢球(905)相切;所述多个钢球(905)形成钢球组;钢球组中,位于第一轮第一轨道(104)中的端部钢球与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端面相切,位于第二轮第二轨道(205)中的端部钢球与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的端面相切;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第一轨道壳体(901)、第二轨道壳体(906)和第三轨道壳体(907)的一侧设有侧板(9016);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第一轨道壳体(901)、第二轨道壳体(906)和第三轨道壳体(907)上设有限位孔(9015);
第一轨道壳体(901)、第二轨道壳体(906)和第三轨道壳体(907)的限位孔(9015)周围环形分布有多个滚子轴承轴(9014),滚子轴承轴(9014)上安装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
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第一轨道壳体(901)的限位孔(9015)均与第一轮轴(102)同轴且为动配合,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第一轨道壳体(901)和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的同侧设有侧板(9016)且沿第一轮轴(102)轴向依次排列,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的侧板与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的侧板间为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且第一轮第一轨道(104)的侧板与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间为无滑动滚动,第一轮第二轨道(105)的侧板与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间为无滑动滚动,以保证在第一轮第二轨道(105)固定时,第一轮第一轨道(104)能够以第一轨道壳体(901)二倍的转速旋转;
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第二轨道壳体(906)的限位孔(9015)均与第二轮轴(202)同轴且为动配合,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第二轨道壳体(906)、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的同侧有侧板(9016)且沿第二轮轴(202)轴向依次排列,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的侧板与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的侧板间为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且第二轮第一轨道(204)的侧板与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间为无滑动滚动,第二轮第二轨道(205)的侧板与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间为无滑动滚动,以保证在第二轮第一轨道(204)固定时,第二轮第二轨道(205)能够以第二轨道壳体(906)二倍的转速旋转;
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第三轨道壳体(907)的限位孔(9015)均与第三轮轴(302)同轴且为动配合,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第三轨道壳体(907)、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同侧有侧板(9016)且沿第三轮轴(302)轴向依次排列,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的侧板与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侧板间为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且第三轮第一轨道(304)的侧板与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间为无滑动滚动,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的侧板与轨道壳体滚子轴承(902)间为无滑动滚动,以保证第三轨道壳体(907)的轨道壳体(9011)分度圆对应夹角的中心平面,始终与第三轮第一轨道(304)和第三轮第二轨道(305)直管部分形成夹角的中心平面重合;
第一轮轴(102)与第一轮(101)通过键连接,第一轮轴(102)与第一调整链轮(9031)通过键连接,第一轮轴(102)与第一传动链轮(103)动配合;第二轮轴(202)与第二轮(201)通过键连接,第二轮轴(202)与第二调整链轮(9032)通过键连接,第二轮轴(202)与第二传动链轮(203)动配合;第三轮轴(302)与第三轮(301)通过键连接,第三轮轴(302)与第三传动链轮(303)动配合;第一传动链轮(103)、第二传动链轮(203)和第三传动链轮(303)通过传动链(4)连接;
第一轮(101)位于底板(6)上的椭圆形运动轨道所在椭圆形的上部焦点,第二轮(201)位于所述椭圆形运动轨道所在椭圆形的下部焦点;第三轮(301)位于所述椭圆形运动轨道中,并能在所述椭圆形运动轨道中移动;
传动电机(7)与第一传动链轮(103)通过键连接,进而通过传动链(4)带动第二传动链轮(203)与第三传动链轮(303)同步转动;
第一调整链轮(9031)和第二调整链轮(9032)通过调整链(5)连接,调整电机(8)与第二轮轴(202)通过键连接;调整电机(8)转动时,调整电机(8)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轮轴(202)、第二轮(201)、第一调整链轮(9031)、第二调整链轮(9032)、第一轮轴(102)和第一轮(101)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43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隔膜压缩机的曲形膜片
- 下一篇:一种大直径管道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