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废弃物智能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3023.6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6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闫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隆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废弃物 智能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废弃物智能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中缺乏处理灵活性的技术问题。包括:固料定向传输装置,用于通过传送带形成固体废弃物的环形传输路径,在环形传输路径上确定批次固体废弃物,对批次固体废弃物进行持续性分布调整;图像采集识别装置,用于建立面向环形传输路径的光学传感器形成图像特征连续采集通道,对批次固体废弃物图像特征进行持续采集,通过图像特征识别形成批次固体废弃物的材质组成数据;固料分流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材质组成数据形成对环形传输路径上传输分支路径的时序控制,控制传输分支路径的开启和关闭。较好地部分替代了原有的大功率专业化分类过程,可以实现有效的主要材质预分类,降低了后续物理分类的成本。同时利用在环形传输路径上形成受控的传输分支路径控制将预分类的固体废弃物与对应分类专用设备衔接,保证专用设备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效率,有效降低专用设备的功耗和损耗,提升分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智能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破碎、筛分、磁选、风选、环保卫生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将铜、铝、有色金属、铁和磁性物质、塑料橡胶、不锈钢、重砂石、有机物和杂物分开,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分类处理过程中主要利用输送带、破碎机、无轴滚筒筛、磁选机、涡流分选机、风选机、除尘器等一系列专用设备。通常按固定流程设置专用设备形成现有串联工序,对混杂的固体废弃物逐步分类处理,每一台专用设备完成一类材料分类功能。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串联工序中每个专用设备运行需维持较大的工作功率,使得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能耗巨大。同时,在串联工序中每个专用设备不能根据建筑垃圾中固体废弃物混杂比例进行灵活工序调整,导致专用设备利用率与能耗出现不定期的负相关,出现某一专用设备持续工作但不能从固体废弃物中分离出对应材料。使得专用设备的损耗较大。同时,初始分类阶段的高混杂比导致专用设备间无法进行有效工序调度实现专业细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智能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中缺乏处理灵活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固体废弃物智能处理系统,包括:
固料定向传输装置,用于通过传送带形成固体废弃物的环形传输路径,在环形传输路径上确定批次固体废弃物,对批次固体废弃物进行持续性分布调整;
图像采集识别装置,用于建立面向环形传输路径的光学传感器形成图像特征连续采集通道,对批次固体废弃物图像特征进行持续采集,通过图像特征识别形成批次固体废弃物的材质组成数据,材质组成数据包括材质类型和材质比例;
固料分流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材质组成数据形成对环形传输路径上传输分支路径的时序控制,控制传输分支路径的开启和关闭,将批次固体废弃物导向对应专用设备的传送带。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固料定向传输装置包括:
上层环形传送带,用于通过一个传送带形成上层环形传输路径,形成位置参考基准,受控调整传输速率;
下层环形传送带,用于通过若干个传送带形成下层环形传输路径,形成位置参考基准,受控调整传输速率,控制确定传送带形成传输分支路径的开启和关闭;
上层环形传输路径与下层环形传输路径间通过一个过渡传送带形成衔接。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层环形传送带包括支撑辊,支撑辊包括一个水平横置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端对称固定与圆柱体共轴线的支撑耳柱,支撑耳柱转动固定在平行框架的对称固定孔内;在圆柱体的轴向两端直径最大,在圆柱体的轴向两端之间圆柱体的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相邻两个支撑辊的直径缩小方向相反,输送带敷设在支撑辊上。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图案标识,用于量化输送带上的相对位置,图案标识在输送带两侧边缘对称设置,图案标识形成输送位置参考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隆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隆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3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