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驾驶循环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7478.3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4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陈思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驾驶 循环 识别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效驾驶循环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确定动力系统启动信号从0置位到1时,确定一个有效驾驶循环开始,并在开始后确定所述ECU控制器是否保持唤醒状态;根据所述ECU控制器是否保持唤醒状态,确定由所述ECU控制器接收到的上电信号或唤醒信号来识别有效驾驶循环,以实现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运行而发动机未运行时,也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有效循环进行准确的识别,从保证了混合动力车型中OBD诊断系统在监测到故障时,能够在规定的有效驾驶循环内点亮MIL故障指示灯,并在规定的有效驾驶循环内上报故障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驾驶循环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驾驶循环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OBD(On Board Diagnostics)诊断系统是一种从汽车故障诊断延伸而来的检测系统。OBD用于实时监测发动机、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氧传感器、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等系统和部件,并对它们的故障进行诊断。当OBD诊断到这些系统和部件出现故障时,会控制MIL(Malfunction-Indicator-Lamp)故障指示灯亮起,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将故障码存入存储器,使得维修人员能够通过一定的程序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并根据故障码的信息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位置。
相关技术中,OBD系统在监测到故障时,需要在规定个数的有效驾驶循环内控制MIL故障指示灯点亮,并在规定个数的有效驾驶循环内将故障码进行上报。在进行有效驾驶循环识别时,通常将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运行和发动机停机到下一次启动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有效驾驶循环。但是,该有效驾驶循环的识别方法只对燃油车有用,油电混合动力的车型可能会出现动力系统运行而发动机未运行的情况,进而产生动力系统出现故障而发动机未运行的情况导致OBD系统不能准确的识别有效驾驶循环,进而导致OBD系统在诊断到故障后,MIL故障指示灯点亮机制混乱、控制器故障码上报机制混乱等问题。
因此,如何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有效驾驶循环的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定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驾驶循环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有效驾驶循环的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定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效驾驶循环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确定动力系统启动信号从0置位到1时,确定一个有效驾驶循环开始,并在开始后确定所述ECU控制器是否保持唤醒状态;
根据所述ECU控制器是否保持唤醒状态,确定由所述ECU控制器接收到的上电信号或唤醒信号来识别有效驾驶循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ECU控制器是否保持唤醒状态,确定由所述ECU控制器接收到的上电信号或唤醒信号来识别有效驾驶循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若确定所述ECU保持唤醒状态,则在确定所述动力系统启动信号从1置位到0后获取到第一个所述上电信号时,确定该有效驾驶循环结束,下一个有效驾驶循环开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ECU控制器是否保持唤醒状态,确定由所述ECU控制器接收到的上电信号或唤醒信号来识别有效驾驶循环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若确定所述ECU未保持唤醒状态,则在确定所述动力系统启动信号从1置位到0后获取到第一个所述唤醒信号时,确定该有效驾驶循环结束,下一个有效驾驶循环开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电信号包括:
VCU控制器向所述ECU控制器发出的上电信号。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电信号包括:
PFCU控制器向所述ECU控制器发出的上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