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北豆根生物总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6927.0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梁鑫淼;黄航;刘艳芳;姚禹民;康超超;艾嘉浩;邹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江中药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6/59 | 分类号: | A61K36/59;A61P31/04;A61P29/00;A61P9/00;A61P35/00;A61P25/24;A61P25/28;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张雪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赣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北豆根 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量北豆根生物总碱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将北豆根经一定比例的乙醇溶剂提取后,提取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得生物碱粗品,生物碱粗品经阳离子交换色谱柱聚类得到生物碱组分,即为北豆根生物总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北豆根提取液经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后经阳离子交换色谱柱聚类制备后即可除去非生物碱类成分,富集生物碱类组分,生物碱的损失率低,含量高;本发明技术重现性好,适应性广,快速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量北豆根生物总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的干燥根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陕西等地。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北豆根气微、味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病等症。此外临床上还多应用于肺热咳嗽、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研究表明北豆根中生物碱类成分为其特征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不仅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抑菌、抗炎等药理活性,而且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抗肿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症等生物活性,其总生物碱含量为1.7%~2.5%,生物碱类型主要为双苄基四氢异喹啉型生物碱、氧化异阿朴啡型生物碱、吗啡烷型生物碱、阿朴啡型生物碱、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异喹啉和异吲哚型生物碱。
目前以北豆根总生物碱为主要成分的批件中成药包括北豆根咀嚼片、北豆根滴丸、北豆根分散片、北豆根片、北豆根胶囊及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等,均以提取物为原料,质量标准低,产品品质不高。目前,以中药组分为原料的中药新药的研制具有疗效高、剂量小的优势,而市场常规供应的北豆根总碱提取物的总碱含量10%~20%左右,含量较低。因此迫切需要获取高含量的北豆根生物总碱,为中药组分新药研究提供高品质原料和制备工艺。
目前北豆根总碱提取工艺的常规方法主要为酸提碱沉后有机溶剂萃取,该方法富集总碱的同时,有大量酸碱性杂质也一同富集,导致总碱含量不高、专属性差等问题。少数报道采用大孔吸附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富集纯化。其中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产业化,但该方法存在载样量低、制备效率低等缺点。如中国专利CN111317754公开了一种北豆根总碱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专利采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其原理是将酸性成分吸附,而生物碱等其他成分直接流穿下来,故而导致精制目标馏分回收率高,但其生物碱含量较低。
因此,需要发展高效高选择性富集北豆根总碱的制备工艺,获取高含量的总生物碱,为北豆根生物碱组分新药研发奠定重要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高含量北豆根生物总碱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为北豆根药材经一定比例的乙醇溶剂提取后,提取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得生物碱粗品,生物碱粗品经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制备得到生物碱组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高含量北豆根生物总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北豆根提取液的获取:称取北豆根饮片,加入体积分数为50~95%的乙醇溶液浸泡,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取滤液,滤液经浓缩后得到提取液;
S2、生物碱粗品的萃取:在步骤S1所得提取液中加入酸水溶液,搅拌、超声溶解,待提取液显强酸性后加入有机溶剂1萃取,得到有机溶剂1层和酸水层;在酸水层中加入碱性溶液,至显强碱性后再加入有机溶剂2萃取,得到有机溶剂 2层和碱水层,将有机溶剂2层经浓缩后得到生物碱粗品;
S3、制备上样液的酸化:将步骤S2所得生物碱粗品加入体积分数为50~90%的甲醇水溶液中,待大部分样品溶解后加酸进行酸化,并将酸化后的样品进行超声、离心至样品全部溶解,经0.20~0.50μm滤膜后得制备上样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江中药创新中心,未经赣江中药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6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小样本学习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
- 下一篇:一种妇产科医生上药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