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输电长线路故障跳闸事件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03431.1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6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雷剧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H7/26;G01R31/08;G06V20/17;G06V2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忠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电 线路 故障 跳闸 事件 分析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输电长线路故障跳闸事件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其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根据线路上各监测装置的动作信息和时标信息进行故障判断和处理,若线路上各监测装置均无故障,则继续后续步骤;获取线路的环境参数,利用相关性计算方法计算线路故障与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基于相关性确定线路故障的影响因素,提取历史数据对线路故障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确定并处理;基于线路一、二次设备的健康度对线路设备、线路控制回路以及后台信号进行故障判断和处理。本发明通过综合各方面的监测数据,有效分析判断输电线路以及相关装置的故障情况,可以为工作人员快速全面的分析线路问题提供帮助,减少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输电长线路故障跳闸事件分析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变电站无人化的不断推进,变电事件发生后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到现场检查,但是变电站位置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这导致工作人员到站需要花费时间较长。此外,遇到恶劣天气等问题也会阻碍工作人员的现场检查工作。
目前线路故障站内流程为线路跳闸后,负责设备监视的运行人员可以不就地检查变电站内设备,但应充分利用已有监控系统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在12分钟内向值班调度员汇报是否发现影响线路强送的设备异常。在线路跳闸后,正常情况下,需待现场检查开关的外部和线路保护动作情况后,确认开关无异常,判断保护动作情况无异常,并确认线路运维单位未发现影响强送的异常情况,可对线路强送一次。若第一次强送不成功,值班调度员可根据故障情况及系统需要进行第二次强送;若两次强送均不成功,值班调度员应请示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同意后可多次强送。
但是现有线路故障站内流程只是孤立、比较片面去查找分析事件情况,一方面会消耗大量时间查找,另外分析情况不明确的条件下,线路强送会导致线路受到多次冲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线路故障站内流程只是孤立、比较片面去查找分析事件情况,导致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查找并且可能分析情况不明确的条件下,线路强送会导致线路受到多次冲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输电长线路故障跳闸事件分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线路上各监测装置的动作信息和时标信息进行故障判断和处理,若线路上各监测装置均无故障,则继续后续步骤;
获取线路的环境参数,利用相关性计算方法计算线路故障与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将计算出的相关性与预设的外部影响阈值和内部影响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引起线路故障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提取历史数据对线路故障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确定并处理;
基于线路一、二次设备的健康度对线路设备、线路控制回路以及后台信号进行故障判断和处理。
进一步地,根据线路上各监测装置的动作信息和时标信息进行故障判断和处理,具体包括:
获取线路上各监测装置的动作信息和对应的时标信息;
根据各装置的时标信息进行时间转换,统一到同一时间轴上之后对各装置的动作信息进行判断,若监测装置发生故障,则转入检修操作,时间转换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fy(t)=f(0)+f0(t)+f(yz)
其中,fy(t)是重新映射的时间轴,f(0)是启动记录的实际时间,f0(t)是各监测装置的相对时间,f(yz)是各监测装置的修正参数。
进一步地,环境参数具体包括:
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的图像数据、故障点的历史图像数据、故障点的雷击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3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