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近海水下监测的智能监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8179.3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4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高洁;张圣;孟巧;袁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B21/50;G01C13/00 |
代理公司: | 南通云创慧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85 | 代理人: | 郭宗胜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近海 水下 监测 智能 监测器 | ||
本发明属于海洋监测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近海水下监测的智能监测器,与地面控制台通讯连接,监测器包括:检测器本体,设置在检测器本体上,用于检测器本体水平位移的两个水平推进器,设置在检测器本体上,用于检测器本体上下位移的两个垂直推进器,设置在检测器本体内,用于水下监测的监测传感装置,设置在检测器本体底部,用于检测器本体停驻的伸缩锚链机构,以及设置在检测器本体顶部,用于设备供电的供能组件。本发明用于近海水下监测的智能监测器,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且续航能力强,且充能方便等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近海水下监测的智能监测器。
背景技术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岸线绵延曲折,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还能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渔业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岸线绵延曲折,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还能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渔业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
常见的水下监测器,在使用时会遇到下述困难:
1、在水下监测时,会受风、浪、波、潮汐和多种生物活动影响,在定点监测时,为了保证监测器的稳定,需要加大推进装置的能量供给,会损耗大量的能源,从而使设备续航时间减少。
2、常见的水下监测器上的电子器件都需要电的支持,为确保设备动作灵活,所带电池的重量和体积有一定控制,因此直接更换设备电池是最快的选择,但是更换电池,会影响监测的连续性,且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近海水下监测的智能监测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近海水下监测的智能监测器,与地面控制台通讯连接,监测器包括:检测器本体,设置在检测器本体上,用于检测器本体水平位移的两个水平推进器,设置在检测器本体上,用于检测器本体上下位移的两个垂直推进器,设置在检测器本体内,用于水下监测的监测传感装置,设置在检测器本体底部,用于检测器本体停驻的伸缩锚链机构,以及设置在检测器本体顶部,用于设备供电的供能组件;
其中,检测器本体内设有控制腔,控制腔内设有单片机,监测传感装置安装在控制腔内且与控制台通讯连接,单片机与水平推进器、垂直推进器和伸缩锚链机构电连接;
控制台分析监测传感装置上传的监测的信息,并发出指令给到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指令控制水平推进器、垂直推进器和伸缩锚链机构工作。
进一步的,检测器本体包括:中心腔体,对称设置在中心腔体顶部两侧的水平翼,以及设置在中心腔体底部后侧的尾仓。
进一步的,控制腔设在中心腔体内。
进一步的,水平推进器对称设置在尾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81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