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12417.8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方曙光;李腾宇;郭晓娟;汪欣;朱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液中活菌 保护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所述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发酵液与乳清浓缩蛋白WPC‑34、魔芋葡甘聚糖和钙盐混合反应,之后离心回收菌种。本发明提供的保护、回收方法能够有效保护发酵液中的活菌,减少其经过离心分离后的死亡,提高菌种存活率,同时还能提高菌种收得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收得率高的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乳球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奶酪、酸奶、益生菌固体饮料中,占据乳酸菌生产一半以上的份额。目前乳球菌的扩培主要采用的是液体发酵的方法,发酵过程关键环节除了培养基优化,发酵液离心效果是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乳球菌发酵的过程中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小分子的肽以及多糖等,容易在发酵液中形成溶胶物质,其存在影响着高密度发酵的菌体细胞的回收和分离,进而降低了乳球菌的产率,严重影响着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解决此问题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目前的菌体细胞的分离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离心和超滤。离心分离菌体细胞,操作简捷、便于设备清洗、不易污染,被大多数研究及生产者所采用,但是对于乳球菌产生的溶胶物质,在实际生产中也很难提高产率,同时离心力机械作用以及酸或氧的伤害,可能造成部分菌体死亡,降低了活菌细胞的存活率;超滤离心,虽然能够有较高的离心效果,但是由于其耗材成本高、稳定性不理想,也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综上所述,急需探索出一种乳球菌发酵液中活菌细胞保护以及快速回收方法。
CN108251342A公开了一种乳杆菌发酵液中乳杆菌活菌的快速絮凝沉积回收方法,首先将乳杆菌发酵液pH值调整至合适范围,然后加入天然安全无毒絮凝剂和促凝剂溶液,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发酵液中细胞结合并絮凝成团,静置一段时间后移去上层清液,回收下层富含细菌的絮团沉积液。通过这种絮凝沉积方法,可使乳杆菌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1/5-1/16,细菌回收率最高可达99%。该发明通过往发酵液中添加絮凝剂方式使发酵液中乳杆菌细胞絮凝成团并快速沉积,可从发酵液中快速回收菌体,该方法可摒弃传统的通过离心或过滤方式从乳杆菌发酵液中回收菌体等工艺流程,可大大减少设备投资,减少菌体回收环节处理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但该方法直接加入絮凝剂的方式会造成活菌的死亡,导致菌种存活率下降。
由于目前的菌体细胞的分离技术存在菌种存活率低,收率不好的情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菌种存活率高的乳球菌发酵液中活菌细胞快速回收方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尤其提供一种收得率高的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保护、回收方法能够有效保护发酵液中的活菌,减少其经过离心分离后的死亡,提高菌种存活率,同时还能提高菌种收得率。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所述发酵液中活菌的保护、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发酵液与乳清浓缩蛋白WPC-34、魔芋葡甘聚糖(KGM)和钙盐混合反应,之后离心回收菌种。
上述方法通过采用乳清浓缩蛋白WPC-34、魔芋葡甘聚糖和钙盐三者复配,协同作用,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离子键、氢键、疏水交互作用,在发酵液中形成WPC-34蛋白+魔芋葡甘聚糖+细胞的稳定体系,为后续提升离心的存活率和细胞活性提供保障,提高了离心后菌种的存活率和收得率。
所述活菌包括球菌,进一步为乳球菌属细菌和链球菌属细菌,包括格式乳球菌、乳酸乳球菌或嗜热链球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2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