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7351.1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7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岩;李金龙;咸庆吉;宋天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樊乃娟 |
地址: | 2009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裂缝 碳纤维 加固 方法 | ||
1.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清理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1);
S2:将覆盖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第一层碳纤维布(2)的边缘粘贴于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周侧;
S3:向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的外侧表面涂覆粘接剂并喷撒中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
S11:将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1)的表面打磨至平整度误差小于5mm;
S12:将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阴阳角打磨成半径大于20mm的弧状阴阳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1还包括位于S11之前的:
S10:判断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1)是否存在蜂窝麻面;
如是,则进入
S100:剔凿所述蜂窝麻面至露出钢筋;
S101:采用混凝土修补剔凿部位;
如否,则进入S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
S21:在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内侧表面和周侧边缘均涂覆粘接剂;
S22:将第一层碳纤维布(2)覆盖并压紧于所述混凝土裂缝(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21具体包括:
S211:在自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周侧边缘起向外150mm的范围内滚涂粘接剂;
S212:向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内侧表面刷涂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22和S3之间还包括:
S23:判断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是否存在空鼓;
如是,判断所述空鼓的面积是否小于10000mm2,
如是,则采用针孔式注胶器向所述空鼓注入粘接剂;
如否,则裁除所述空鼓并重新粘贴碳纤维布;
如否,则进入S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3之后还包括:
S4:将装饰面层(3)固定于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3和S4之间还包括:
S40:养护覆盖有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的所述混凝土裂缝(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3和S40之间还包括:
S30:将第二层碳纤维布覆盖并粘贴于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
S300:向所述第二层碳纤维布的外侧表面涂覆粘接剂并喷撒中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3之间还包括:
S20:采用卡具固定装卡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和具有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混凝土构件;
S200:待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2)和所述混凝土裂缝(1)的粘接部位初步硬化后拆除所述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73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