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7351.1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7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岩;李金龙;咸庆吉;宋天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樊乃娟 |
地址: | 2009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裂缝 碳纤维 加固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包括清理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将覆盖混凝土裂缝的第一层碳纤维布的边缘粘贴于混凝土裂缝的周侧;向第一层碳纤维布的外侧表面涂覆粘接剂并喷撒中砂。该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采用碳纤维布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进行修复和加固,碳纤维布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与建筑体的附着性能好,既能够限制混凝土裂缝所在区域的持续开裂,解决混凝土裂缝持续撕裂的问题,又能够简化施工,实现与后续施工工艺的轻松衔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建筑物施工时容易出现结构裂缝,此类结构裂缝不仅影响后续施工,而且严重影响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设施安全。为此,目前多采用玻纤网、钢丝网修复前述裂缝。
然而,在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如采用玻纤网、钢丝网修复混凝土面层的裂缝时,不仅需要大面积清理混凝土面层的已有结构,而且玻纤网或钢丝网很难长期有效地阻止裂缝继续开裂,因此修复效果有效,容易导致混凝土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施工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建筑物的开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裂缝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包括:
S1:清理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
S2:将覆盖混凝土裂缝的第一层碳纤维布的边缘粘贴于混凝土裂缝的周侧;
S3:向第一层碳纤维布的外侧表面涂覆粘接剂并喷撒中砂。
在一些实施例中,S1包括:
S11:将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的表面打磨至平整度误差小于5mm;
S12:将混凝土裂缝的阴阳角打磨成半径大于20mm的弧状阴阳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S1还包括位于S11之前的:
S10:判断裂缝宽度在预设宽度内的混凝土裂缝是否存在蜂窝麻面;
如是,则进入
S100:剔凿蜂窝麻面至露出钢筋;
S101:采用混凝土修补剔凿部位;
如否,则进入S11。
在一些实施例中,S2包括:
S21:在混凝土裂缝的内侧表面和周侧边缘均涂覆粘接剂;
S22:将第一层碳纤维布覆盖并压紧于混凝土裂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S21具体包括:
S211:在自混凝土裂缝的周侧边缘起向外150mm的范围内滚涂粘接剂;
S212:向混凝土裂缝的内侧表面刷涂粘接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S22和S3之间还包括:
S23:判断第一层碳纤维布是否存在空鼓;
如是,判断空鼓的面积是否小于10000mm2,
如是,则采用针孔式注胶器向空鼓注入粘接剂;
如否,则裁除空鼓并重新粘贴碳纤维布;
如否,则进入S3。
在一些实施例中,S3之后还包括:
S4:将装饰面层固定于第一层碳纤维布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7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