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在有机磷痕量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8140.X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素玲;尤淇;侍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30/60;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亚冠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巴胺 修饰 离心 有机磷 痕量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在有机磷痕量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二醇6000为致孔剂,热聚合得到通透性好的有机聚合整体填料。然后用聚多巴胺进行修饰进一步提高整体柱对有机磷农药的吸附性能。上述得到的聚多巴胺修饰微柱用于萃取尿样中有机磷农残,少量样品上样,采用离心方式进行萃取解吸,解吸液用LC/MS测定。该过程操作简便、用时短、有机溶剂用量少,灵敏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样品前处理领域,涉及一种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在有机磷痕量检测中的应用,具体是首先制备有机聚合物整体填料,再用聚多巴胺进行修饰,考察该新型微柱对有机磷的萃取性能和稳定性,最后用于尿样中痕量有机磷的富集分离,LC/MS测定。
背景技术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Ps)因具有效率高、价格低等特点,成为农业中常用的害虫防治手段,因此被释放到环境中。由于OPPs往往是痕量存在复杂样品中,同时样品中存在较多基质干扰,因此需一种高效简便的前处理方法对目标物进行富集分离,从而提高方法灵敏度。
近年来,在追求微型化和快速分析的前提下,微萃取技术发展起来。离心微柱萃取技术是一种小型化萃取模式,该模式样品用量少(500~800μL),通过离心方式可使样品溶液快速通过微柱,其中目标物被填料吸附,然后用少量解吸液进行解吸。该模式与常用的固相萃取柱相比,固相填料由30/100mg降至15mg,大大减少洗脱溶剂的使用;另外采用离心萃取解吸模式,更为简便快速。在萃取过程中,制备对目标物具有高吸附能力的萃取介质至关重要,可降低杂质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
离心柱内整体柱填料有硅基整体柱和有机聚合整体材料两类。然而,硅基整体柱具有耐溶剂性差和适用pH范围窄两个缺点;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因化学稳定性强、制备简单,其研发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Güzel等(Güzel Y.,Rainer M.,Messner C.B.,HussainS.,Meischl F.,Sasse M.,Tessadri R.,Bonn G.K.J.Sep.Sci.,2015,38:1334-1343.)和Fresco-Cala等(Fresco-Cala B.,Cárdenas S.,Herrero-Martínez J.M.Microchim.Acta,2017,184:1863-1871)分别制得了磷酸盐铒和碳纳米角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微柱填料用于萃取磷酸化多肽和抗炎类药物。Mompó-Roselló等(Mompó-RosellóO.,Ribera-CastellóA.,Simó-Alfonso E.F.,Ruiz-Angel M.J.,García-Alvarez-Coque M.C.,Herrero-Martínez J.M.Talanta 2020,214:120860)利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修饰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微柱萃取尿液中β-受体阻滞药。然而,离心微柱中有机聚合物整体填料仍研究较少,种类有限。
因此,本发明研制离心微柱内新型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填料,为复杂样品中痕量有机磷农药测定提供简便灵敏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在有机磷痕量检测中的应用,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通过致孔剂调节有机聚合物整体柱通透性,实现快速萃取,然后用聚多巴胺对整体柱进行修饰达到高效萃取目标物的目的。
本发明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在有机磷痕量检测中的应用,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离心微柱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步骤(1)、采用热聚合制备Poly(MAA-EGDMA)微柱
1-1、依次取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致孔剂聚乙二醇6000(PEG600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超声8~10min直至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得到预聚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8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