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极电铜拾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1747.3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明;孙先如;崔平;宋飞;向阳;李俊标;刘连文;李勇;王礼林;郭庆伟;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2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拾取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阴极电铜拾取装置,压合驱动单元驱动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向靠近或远离阴极板板面位移,压合驱动单元与升降机构相连并由升降机构驱动压合驱动单元连同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作同步的上下方向位移,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位移至靠近阴极板时正面托撑面、背托撑面位于导电杆的下方且正面摩擦垫、背面摩擦垫抵压至阴极板的上板边处,本发明中的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对阴极板施加的约束包括对阴极板的上板边部位的合压作用和对导电杆的托抬作用,确保了拾取阴极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了拾取时出现阴极板掉落或摆动现象的出现,为快捷转位阴极板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铜的工艺系统,具体将就是将不合格的次级电铜进行识别与剔除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铜电解工艺就是在将阳极板、阴极板置于电解槽内,通过铜离子电离的方式在阴极板上析出而获得高纯度电解铜的工艺。由于各种原因,常规铜电解生产过程中会产生1-3%的不符合A级铜出售的次级品,按目前申请人的生产(能力)状况下会产生次级品为150块/日左右。这些每天产生的次级品(或称不良品)与A级铜一起通过机组洗涤、堆垛与打包后,叉运到场外经人工检验,在判定次级品后由叉车翻拣进行重新分类与堆垛,A/B级铜还需人工分别打包送堆场存放。若在清洗工位将阴极铜不良品进行识别与剔除作业,需要配备大量人员,并且将不良品从输送链上取出的作业还会耗费作业人员的大量体力。
名称为“不合格阴极铜挑板装置”(文献号CN 203569219 U),由该文献公开技术方案可知其关注的也是不良品的识别与剔除作业。该挑板装置2包括机架13、支撑架21,行走小车轨道上安装有行走小车10,行走小车10上有起升总成9,起升总成9包括绕置在钢丝绳卷筒上的钢丝绳,行走电机14与行走小车10相连接,当行走电机14动作时,起升转杆8起导杆作用,起升总成9在起升转杆8上滑行;专用吊具11包括吊具机架15,两个相对的吊钩17自下而上穿过吊具机架15上的圆孔,与拨片19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吊钩17可以随着拨片19的动作而同步转动。当推杆20受到外力作用做轴向运动时,带动拨片19绕吊钩17的轴心进行转动,通过限制推杆20的轴向运动位移量,实现吊钩17在90°范围内的转动角度控制。专用吊具11通过吊钩17的转动,实现阴极铜18在指定位置的抓取、释放动作。该文献通过设置吊钩17实现对阴极铜18的钩挂吊取,该方案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吊钩17钩挂阴极铜18的稳定性、可靠性无法保证,尤其是在起升总成9抬升及行走小车10行走过程中,无法维持阴极铜18在相同的铅锤面处在平动状态,即阴极铜18绕导电杆可能出现摆动的情况以及导电杆在吊钩17上滑移挪动的现象,由此导致阴极铜18自吊钩17上脱落的风险;其二是吊钩17钩挂在导电杆上,导电杆与极板之间的连接带受力,由于阴极铜一般重达170公斤,加之连接带及其与导电杆、极板连接处不可避免的损伤,吊钩17起吊时的冲击载荷极有可能导致连接带的断裂,这种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极电铜拾取装置,对被判定为次级品的阴极铜实施安全、稳定且高效的拾取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样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阴极电铜拾取装置,包括平行于阴极板且分置于阴极板的正面、背面侧的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各正面抵压板、背面抵压板在阴极板的导电杆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正面抵压板、背面抵压板面向阴极板的板面上有正面托台、背面托台,正面托台、背面托台上的正面托撑面、背面托撑面朝上,正面托台、背面托台下方的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的板面上有正面摩擦垫、背面摩擦垫,压合驱动单元驱动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向靠近或远离阴极板板面位移,压合驱动单元与升降机构相连并由升降机构驱动压合驱动单元连同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作同步的上下方向位移,正面抵压板和背面抵压板位移至靠近阴极板时正面托撑面、背托撑面位于导电杆的下方且正面摩擦垫、背面摩擦垫抵压至阴极板的上板边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1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