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3215.1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7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黄伏平;肖春平;王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绿洲源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2 | 分类号: | B28B1/52;B28B3/02;B28B11/04;C04B30/02;B05D1/28;B05D3/06;B05D1/02;B05D1/38;B05D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德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8 | 代理人: | 刘希慧 |
地址: | 343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处理,原料包括雪硅钙石、木浆纤维、纳米级纤维、纤维水泥和纳米绝热材料,对原料进行干燥和粉碎;2)板材成型,将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后,再将原料倒入压板机中,温度为180~220℃,施加45~80Kg/cm2的压力,并保持50~80s,形成板材;3)板材改性,将板材浸泡在改性溶液中,浸泡完成后,再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4)表面覆膜,先对板材表面涂UV底漆,再进行表面覆膜;选取的原料使得具有不易断裂、抗变形性能好的优点;通过对板材的改性处理,使得板材能够有效提高板材的防腐性能;在对其表面进行覆膜处理,保证了板材的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木材工业的主要原料已经转向人工速生林木材。虽然我国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但人工林木材材质软、密度小、强度低、纹理颜色不美观,在环境中易变形开裂和菌腐虫害,这些缺陷致使其难以被用于生产高品质木质产品。
例如专利CN201510732296.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材改性药液及利用其处理木材的方法,所述木材改性药液以质量百分比计由0.5~5%活化剂、5~45%低分子糖、0~3%催化剂、0~0.5%稳定剂、0.5~5%添加剂和水制成。所述木材改性处理的方法为:通过真空和加压条件,将木材改性药液注入木质材料中,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使改性剂中活性官能团与木材细胞壁羟基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固定在木材细胞壁中。本发明所述活化剂为绿色环保药剂,活化剂活化低分子糖过程中或者自身分解成水和氧气,或者可以分离回收利用,不会对制成的木材改性剂和环境带来负面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木材改性技术中存在的甲醛、苯酚、醋酸等小分子挥发物释放问题。上述专利在并不能解决木料板材的菌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材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板材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处理,原料包括雪硅钙石、木浆纤维、纳米级纤维、纤维水泥和纳米绝热材料,对原料进行干燥和粉碎;
2)板材成型,将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后,再将原料倒入压板机中,温度为180~220℃,施加45~80Kg/cm2的压力,并保持50~80s,形成板材;
3)板材改性,将板材浸泡在改性溶液中,浸泡完成后,再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
4)表面覆膜,先对板材表面涂UV底漆,再进行表面覆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粉碎后的雪硅钙石与木浆纤维、纳米级纤维、纤维水泥和纳米绝热材料置于搅拌器内进行搅拌,形成成型原料,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0~50min.
优选的,所述原料配比为,雪硅钙石:木浆纤维:纳米级纤维:纤维水泥:纳米绝热材料为3:3:1:2:1。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改性溶液的配制:称取30~55g壳聚糖置于500mL的2~5%醋酸溶液,搅拌溶解;加入50~80mL的2%戊二醛,搅拌;在45~55℃环境下静置1-2h,得到黄色透明壳聚糖水凝胶;室温放置48h,得到黄色透明壳聚糖水凝胶;在蒸馏水中加入壳聚糖水凝胶、活化剂、催化剂和其他添加剂,边搅拌边加入酸碱缓冲剂,调节溶液pH值为6.5~7.2之间,使之形成均一溶液。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水凝胶、活化剂、催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的配重为,以1L蒸馏水为标准,壳聚糖水凝胶50~80mL、活化剂10~15g、催化剂8~12g和其他添加剂20~3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绿洲源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绿洲源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3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