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留茬培养高效扩繁甘薯组培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5379.8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元增;杨靖;孙海燕;窦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培养 高效 甘薯 组培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留茬培养高效扩繁甘薯组培苗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截取甘薯组培苗的至少包含一节的茎段接种到扩繁培养基,经离体培养得到根系发达的继代组培苗;(2)对继代组培苗进行截茎留茬处理,截取苗的中上部茎节并将其剪成至少包含一节的茎段,按照步骤(1)的方法进行扩繁,得到下一代组培苗;(3)向盛装步骤(2)组培苗留茬的培养瓶内添加或更换壮苗培养液,继续培养得到下一茬组培苗;(4)将步骤(1)‑(3)得到的甘薯组培苗依次重复步骤(1)‑(3),实现对甘薯组培苗的若干次继代扩繁。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组培苗的生长速度,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组培苗的扩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株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薯组培苗的扩繁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采用留茬培养高效扩繁甘薯组培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无性繁殖植物,生产上主要通过茎蔓、薯块和秧苗进行繁殖。在长期种植与连年留种过程中,会因病毒的感染、逐年积累和世代相传而使病情逐代加重,最终导致甘薯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而失去应用价值。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组培苗是目前国际上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唯一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甘薯脱毒组培苗的扩繁方法通常是:将脱毒组培苗截成茎段,接种继代扩繁培养基,经5-7天培养后生根,然后腋芽萌发再经壮苗培养形成植株,再次截取植株茎段接种进入下一轮的继代扩繁,循环往复以扩繁组培苗数量,在每一轮的扩繁中,在截取组培苗茎节用于扩繁后,剩下的组培苗根系连同培养基通常被废弃。
但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扩繁组培苗,不仅操作程序繁琐、扩繁效率低,且每次扩繁培养都以无根的茎段起始,扦插茎段必须先经5-7天的生根阶段才能腋芽萌发,造成成苗培养周期过长。
因此,如何缩短甘薯组培苗的培养周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留茬培养高效扩繁甘薯组培苗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甘薯组培苗扩繁中存在的组培苗生长速度慢、成苗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留茬培养高效扩繁甘薯组培苗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截取甘薯组培苗的至少包含一节的茎段接种到扩繁培养基,经离体培养得到根系发达的继代组培苗;
(2)对继代组培苗进行截茎留茬处理,保留苗的根系与茎基部最后一节于原培养瓶,截取苗的中上部茎节并将其剪成至少包含一节的茎段,按照步骤(1)的方法进行扩繁,得到下一代组培苗;
(3)向盛装步骤(2)组培苗留茬的培养瓶内添加或更换壮苗培养液,继续培养得到下一茬组培苗;
(4)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甘薯组培苗依次重复步骤(1)、步骤(2)和步骤(3),实现对甘薯组培苗的若干次继代扩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截取组培苗中上部茎节后,利用保留的组培苗根系和最后一节,通过更换培养液促使其再度成苗,大大提高了组培苗的生长速度,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组培苗的扩繁效率。
进一步,上述步骤(1)和步骤(2)中,至少包含一节的茎段具有一片展开叶,且茎段的长度为1.0-2.0cm。
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扩繁培养基是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30g/L蔗糖和0.05-0.20mg/L IBA(吲哚丁酸)制得的。优选地,扩繁培养基还包括8g/L琼脂粉。更优选地,IBA的浓度为0.1mg/L。
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离体培养的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周期为14h/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学院,未经河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5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