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墙锚固筋与模板对拉丝杆二合一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2676.5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9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龙;胡中伟;李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31/02;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锚固 模板 拉丝 二合一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
根据图纸加工主体结构内衬墙(5)墙板和钢筋备用,根据结构尺寸加工对拉丝杆(1),所述对拉丝杆(1)带止水片(3);
步骤2、地连墙凿毛处理:
将地连墙(4)表面的泥土、混凝土浮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对地连墙(4)与内衬墙(5)结合面进行机械凿毛处理;
步骤3、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及模板安装形式在地连墙上放出孔位;
步骤4、地连墙钻孔:
根据放好的孔位在地连墙上钻孔,钻孔深度不小于16cm,水平钻孔不得向上倾斜;
步骤5、植筋:钻孔完成将孔眼清理干净,注入植筋胶后植入锚固筋(2)至孔底;墙身植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16cm;
步骤6、根据设计图纸安装内衬墙板钢筋;
步骤7、对拉丝杆焊接:
根据模板安装方案,布置所述对拉丝杆(1),采用单面搭接焊将对拉丝杆焊接于所述地连墙植入的锚固筋上,焊接长度不小于16cm;
步骤8、模板安装和调整,包括以下步骤:
8a、模板制作:
模板外侧竖楞方木按15cm间距布置,方木外侧横楞双钢管60cm间距布置,采用所述对拉丝杆(1)进行固定;模板间接缝用止浆条止浆;所述模板均匀涂抹脱模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等待安装;
8b、模板吊装:起吊并调整支立好的模板,调整模板的位置与标高,达到要求后,将模板固定,对模板接缝进行嵌缝处理;
8c、模板调整:模板安装完成后调整模板位置及垂直度;测量模板平面位置、高程准确无误后,检查模板加固情况及模板内表面清洁度;
步骤9、混凝土浇筑;
步骤10、混凝土养护及模板拆除;
步骤11、对拉丝杆切割及切口处理:将对拉丝杆塑料堵头剔除,采用切割机将外露的拉杆切除,并将孔洞清理干净,用墙体同标号水泥砂浆将孔洞填充密实并抹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拉丝杆(1)采用直径16mm高强对拉螺杆杆配止水片(3),长度根据内衬墙板厚度进行调整,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对拉丝杆长度=锚固的墙板厚度+端头长度
长度超过使用的部分采用切割机切除,长度不足的部分采用同型号丝杆单面搭接焊接加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凿毛标准为露出既有混凝土粗骨料,且骨料分部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钻孔的孔间水平间距60cm,竖向间距3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钻孔的直径为2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墙身植筋外露长度为16cm,所述锚固钢采用直径20mmHRB400螺纹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植入钢筋安装呈水平间距60cm,竖向间距30cm梅花形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植筋胶为A级环氧树脂粘结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模板采用竹胶板,所述竹胶板厚度为1.8cm,单块模板的尺寸为915×1830mm,所述止浆条为双面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连墙与内衬墙叠合锚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安装墙身模板时,在钢筋与模板之间用混凝土垫块支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26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