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蝗卵绞杀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45124.X | 申请日: | 202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6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叙荣;曹霞;伯恩德·马克特;刘成龙;王姝元;胡兆飞;文诗磊;徐开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7/00 | 分类号: | A01M17/00;A01B49/04;A01B49/06;A01B33/10;A01B33/08;A01C1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西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2 | 代理人: | 王一源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绞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蝗卵绞杀车,包括履带底盘、犁地装置、传送装置、撒料装置、粉碎装置。本发明智能蝗卵绞杀车的犁地齿轮绞杀土块里的蝗卵蝗蛹,未被绞杀的蝗卵被传送到粉碎齿轮,粉碎齿轮进行二次绞杀蝗卵,撒料装置的草木灰进入粉碎齿轮与蝗卵一起搅拌,粉碎的蝗卵与草木灰被抛洒至地里。蝗卵经过两次绞杀过程基本已被杀死,再与草木灰搅拌后使蝗卵脱水,蝗虫卵彻底被杀死,再当作肥料抛洒至田里,实现了二次利用,保护了生态平衡,可以很好的解决蝗虫治理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绞杀蝗卵蝗蝻的智能蝗卵绞杀车。
背景技术
我国面临蝗灾的威胁,对农业的危害极大,蝗虫的危害有啃食作物,遗留的蝗卵蝗蝻成虫后会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农作物恢复困难,对农林牧业危害极大。蝗虫的诞生地繁多,可以是干旱荒芜的田地,也可以是易涝潮湿的阴地,因此在对虫卵的治理上很难做到彻底根除,一旦遇到旱涝交替频繁,冬暖春季降水充沛的季节,就会形成蝗灾,一年可多达数次,严重危害了农作物收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常见的防治蝗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法、化学农药防治法、物理防治法、环境治理防治法等。而蝗虫的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过冬,且成虫前期比较长,如何从根源上防治蝗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绞杀蝗卵蝗蝻的机械,降低蝗虫对环境的伤害,保护生态环境,并从根源上提高对蝗虫进行绞杀,提高蝗虫绞杀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蝗卵绞杀车,包括履带底盘、犁地装置、传送装置、撒料装置、粉碎装置;其中:
所述履带底盘位于绞杀车的底部,用于带动犁地装置、传送装置、撒料装置、粉碎装置运动;
所述犁地装置设置于履带底盘的前上方,包括刀盘组、犁地齿轮、升降驱动机构、第六电机、第七电机,所述刀盘组安装于犁地齿轮上,所述第六电机通过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犁地齿轮升降,所述犁地齿轮可在第七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犁地装置的后侧,包括第三电机、动力齿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套设于动力齿轮外部,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控制动力齿轮旋转驱动传送带运转,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经犁地装置的刀盘组破碎的土块、蝗卵送至粉碎装置;
所述撒料装置设置于传送装置与粉碎装置交界位置的上方,包括第四电机、撒料齿轮、托板、储料机构,所述第四电机用于通过驱动撒料齿轮旋转将储料机构抛洒出的草木灰兜进粉碎装置的粉碎齿轮,所述托板承接于撒料齿轮的下方且位于传送装置和粉碎装置上方;
所述粉碎装置设置于传送装置的后侧,包括粉碎齿轮、制动轮、蜗杆、第五电机,所述粉碎齿轮与制动轮相连,所述制动轮通过蜗杆与第五电机相连,所述第五电机通过蜗杆驱动制动轮带动粉碎齿轮旋转,所述粉碎齿轮至少设置有两组,传送装置输送的破碎土块和蝗卵以及撒料装置输送的草木灰共同在两组粉碎齿轮之间的缝隙处经摩擦力的作用粉碎绞杀。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底盘包括第一电机、差速机构、第二电机、两个履带单元,所述履带单元包括履带、大齿轮、传动轮,所述履带啮合套设于大齿轮和传动轮外,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差速机构与大齿轮的转轴相连,用于通过调节左右两个大齿轮的转速差控制履带底盘转向,所述第二电机与大齿轮的转轴相连,用于通过调节大齿轮的旋转方向控制履带底盘前进和后退,并用于通过调节大齿轮的转速控制履带底盘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大齿轮、传动轮组成三角结构样式,相应地,所述履带单元呈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轮设置有多个,且位于后侧的两个传动轮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细齿轮,用于辅助大齿轮带动整体绞杀车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5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