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铝合金产品的表面氧化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5167.8 | 申请日: | 202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0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涛;陈荣;邹永刚;孙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星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16;C25D1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铝合金 产品 表面 氧化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合金产品的表面氧化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正面拉丝、背面喷砂及氧化工艺,所述氧化工艺包括阳极氧化、染色及封孔。通过本发明所述加工工艺可提高耐紫外线性,其均可在250h下目标值ΔE≤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产品表面氧化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 种新型铝合金产品的表面氧化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铝或铝合金等轻金属上形成阳极氧化覆膜,可用于各种用途中。 应用于家电上的氧化工艺铝合金产品,一般均在室内无强光紫外线照 射状态下工作运转使用,对紫外线照射要求等级较低,但一般家电的 使用寿命较长,其对耐紫外线照射和使用环境有了更加严苛的标准和 要求。另外,如对于热带海洋阳光房环境,极端寒冷的南北极圈、干 旱沙漠昼夜温差极大条件下等环境中的家电,对紫外线照射要求等级 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目前家电中铝合金产品表面普遍设计的外观 颜色为浅色或者深灰、黑色,外观颜色单一,故也亟需探索更多用于 装饰家电的艳色,如蓝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合金产品的表面氧化加工工 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新型铝合金产 品的表面氧化加工工艺,其包括正面拉丝、背面喷砂及氧化工艺,所 述氧化工艺包括阳极氧化、染色及封孔。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氧化包括以铝合金产品为阳极,以电解池为 阴极,将铝合金在电解液中进行氧化,所述电解液为浓度为 180-200g/L的硫酸溶液,所述阳极氧化的电压为11-14V,时间为70-90 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染色包括将经阳极氧化后的铝合金产品在染料中 浸渍,所述染液为奥野SGB、501及503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染料采用奥野SGB+501。
进一步的,所述奥野SGB+501的配比为每升水中添加奥野SGB的 量在0.3-0.4g,501的量在0.7-0.95g,且501与奥野SGB的比例在 2.28-2.85。
进一步的,所述染色常温下浸渍2-3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封孔包括将经染色的铝合金产品在封孔剂的水溶 液中浸渍,所述封孔剂为DX500。
进一步的,所述封孔剂的浓度为15-20g/L,所述封孔剂的水溶液 的温度为85-90°,所述封孔浸渍时间为80-9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液为浓度为190g/L的硫酸溶液,所述阳极氧 化的电压为11V,时间为80分钟;所述封孔剂的浓度为17g/L,所述封 孔剂的水溶液的温度为85-90°,所述封孔浸渍时间为9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氧化后和染色后均需经过常温水洗三次,封 孔后先常温水洗三次,之后热水洗三次。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当染料选用奥野SGB+501时,其 效果达到最佳;此外,当阳极氧化电压为11v、时间80分钟、浓度190g/L 的硫酸溶液且在奥野SGB+501染液中浸渍2.5分钟;同时封孔剂的浓 度为17g/L,封孔剂的水溶液的温度为85-90°,封孔浸渍时间为90分 钟的工艺条件下,其效果最佳。通过本发明所述加工工艺可提高耐紫 外线性,其均可在250h下目标值ΔE≤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 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产品制备
试验1:探寻铝合金产品表面氧化加工工艺工艺参数及染料对结果的影响 一种新型铝合金产品的表面氧化加工工艺,其包括正面拉丝、背 面喷砂及氧化工艺,所述氧化工艺包括阳极氧化、染色及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星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星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5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