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方法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47664.1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伟;孙鹏远;宋同好;张波;刘笑飞;苍贺成;时宪;陈昊;邹铁;杜大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02D4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田昱川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蒸发 系统 泄漏 诊断 方法 车辆 | ||
本说明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方法及车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参考转速计算环节、泄露检测环节、检测判断环节;克服了DMTL方案采集泵电流反馈容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的缺点: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从油箱中蒸发出的燃油蒸汽,都可能在空气泵叶片上凝结,凝结的液体会增加空气泵负载,使ECU采集空气泵反馈电流受到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能够节省压力传感器,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内燃机的节能汽车在销量上仍具优势。内燃机的近零排放是当前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汽车排放有三大污染物来源,即尾气、曲轴箱和燃油蒸发,其中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成分为HC。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为防止燃油蒸汽对大气的污染,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下称国六法规)对蒸发排放作了更严格的限制,并引入对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的要求,同时要求车载诊断系统能检测燃油蒸发系统≥1mm的小孔产生的泄漏量和≥0.5mm的小孔产生的泄漏量。
当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的解决方案按原理分类,可以分为2大类:真空衰减被动检测法和参考泄漏主动检测法。
典型的真空衰减被动检测法有EONV(Engine Off Natural Vacuum)方案和NVLD(Natural Vacuum Leak Detection)方案。EONV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燃油蒸发系统密闭性正常的车辆上,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尾气管、燃油泵以及路面热辐射等外部环境的热量会向燃油箱内燃油导入,即使在汽车熄火后,热量导入仍将延续一段时间,温度略有升高,燃油蒸气也仍旧缓慢蒸发到燃油箱的气体空间(熄火之前车辆振动摇晃也导致此时汽油内轻质成分挥发),致使燃油箱内气压有一定幅度的升高(若EVAP系统完全关闭)。在几十分钟的时段内,气压升高通常符合某一已知规律。利用该时间片段里气压变化信号,把实况气压数值与规律相比照,若气压显著低于已知规律(例如与环境气压无压差),则判定车辆存在一定规格的孔隙。
参考泄漏主动检测法的典型方案有DMTL方案和ELCM方案。DMTL方案利用独立的电动空气泵作为压力源对燃油蒸发系统产生正压。DMTL方案的检测部件包括空气泵、电磁切换阀、0.5mm参考孔。泄露检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空气泵向0.5mm参考孔径通路泵气,测量0.5mm参考孔径泄露下的空气泵驱动电流作为参考电流;第二阶段由空气泵向油箱泵气,测量此时的空气泵驱动电流。通过比较这两个电流进行泄露的判断。电磁换向阀的作用既是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切换空气的通路。
ELCM方案利用独立的电动空气泵作为压力源对燃油蒸发系统产生正压。ELCM方案的检测部件包括空气泵、电磁切换阀、0.5mm参考孔和压力传感器。泄露检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空气泵向0.5mm参考孔径通路抽负压,测量0.5mm参考孔径泄露下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作为参考压力;第二阶段由空气泵向油箱抽负压,测量此时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通过比较这压力值进行泄露的判断。电磁换向阀的作用既是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切换空气的通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方法,以克服DMTL方案采集泵电流反馈容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参考转速计算环节、泄露检测环节、检测判断环节;
其中,参考转速计算环节:参考转速计算环节包括至少一次参考转速计算子环节,通过参考转速计算子环节计算参考空气泵转速ωref;
参考转速计算子环节包括在该参考转速计算子环节中,发动机控制单元关闭碳罐电磁阀,打开空气泵,关闭切换阀,使空气泵向参考孔支路持续泵气,并采集空气泵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7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撞击型的食用油桶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在内陆盐碱地养殖螠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