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2644.3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曹雷;王德春;滕红;赵兴天;卢洪泉;刘侠;庞玉超;杨守财;徐欢;刘朋;苗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M5/00;F02M26/32;F02F1/36;F02F1/10;F02B39/0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郭莹莹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1.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系统水循环采用电子水泵(4)与机械节温器(2)的控制,包括发动机大循环及油冷器小循环、冷却EGR小循环、缸体缸盖小循环、增压器小循环、中冷器小循环五条小循环;所述增压器小循环为:冷却液由整车搭载的电子副水泵(28)驱动,由中冷器进水钢管(22)、增压器进水胶管(16)、增压器进水钢管(17)、增压器进水连接胶管(21)和增压器进回水钢管(19)进入增压器(20),进行热交换后,由增压器回水胶管(18)和中冷器回水钢管(26)流回低温散热循环散热器(27),形成增压器小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小循环为:冷却液由整车搭载的电子副水泵(28)驱动,由中冷器进水钢管(22)和中冷器进水胶管(23)进入中冷器(24),进行热交换后,由中冷器回水胶管(25)和中冷器回水钢管(26)流回低温散热循环散热器(27),形成中冷器小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水套的入水口布置在缸体水套(5)排气侧的一缸位置,出水口布置在进气侧的三缸位置,并在缸体(30)一缸、四缸增加水套挡板(29),水套挡板(29)起到冷却液引流到缸盖(31)的作用,防止冷却液从缸体(30)排气侧直接流向缸体(30)进气侧,从而无法冷却缸盖(31),在缸盖水套(6)上集成排气歧管水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大循环为:当机械节温器(2)开启时,高温散热器(32)中的冷却液通过电子水泵(4)驱动,从入水口进入缸体(30)后,进入缸体水套(5)排气侧,由于缸体(30)一缸、四缸增加水套挡板(29),极少部分冷却液通过缸体的缸间开槽流入缸体水套进气侧,大部分冷却液被引流进入缸盖水套(6)排气侧,进入缸盖水套(6)排气侧的冷却液一部分冷却缸盖排气歧管,一部分直接进入缸盖各缸冷却缸盖燃烧室,两股冷却液最终汇合,从缸盖(31)进气侧流回缸体(30)进气侧,并从出水口流出,形成发动机大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小循环为:水泵转接座(3)集成了油冷器(10)进回水管路,冷却液由电子水泵(4)驱动,通过水泵转接座(3)上集成的冷却管路进入油冷器(10),进行热交换后,再由水泵转接座(3)上集成的冷却管路流回水泵转接座(3),形成油冷器小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EGR小循环为:冷却液由电子水泵(4)驱动,进入缸体水套(5),通过缸体排气侧四缸位置的EGR入水孔,进入EGR冷却器(11),进行热交换后,通过EGR回水胶管(12)、小循环回水钢管(13)和小循环回水胶管(14),流回水泵转接座(3),形成冷却EGR小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缸体缸盖小循环为:冷却液由电子水泵(4)驱动,进入缸体水套(5)和缸盖水套(6),对缸体缸盖进行冷却后,通过出水钢管(9)、小循环回水连接胶管(15)、小循环回水钢管(13)和小循环回水胶管(14),流回水泵转接座(3),形成冷却缸体缸盖小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26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薄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