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轻量化建筑信息模型和蓝牙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56852.0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5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向渊明;伍俊橙;蒋煜;张磊;刘汀;蒋晓金;况琦;张波;刘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1 | 分类号: | H04W4/021;H04W4/029;H04W4/33;H04W4/80;G06T15/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方钟苑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量化 建筑 信息 模型 蓝牙技术 三维 可视化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轻量化建筑信息模型和蓝牙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定位方法,属于三维可视化定位领域,包括建立应用场景的完整建筑信息化模型,轻量化后进行系统接入;在系统中建立标准化的蓝牙基站模型、室内蓝牙信标模型、室外蓝牙信标模型、蓝牙标签卡模型;在系统中,根据不同区域的定位精度需求,按照不同的布置规则,在建筑信息化模型中布置蓝牙基站模型、室内蓝牙信标模型、室外蓝牙信标模型;在现场布置真实蓝牙信标与蓝牙基站,并设置参数;给进入现场的人员、机械设备、工程车辆佩戴上蓝牙标签卡;蓝牙标签卡进入定位区域后,蓝牙基站接收并传送至服务器;将定位结果优化在地面及道路上;将定位位置实时展示在建筑信息模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可视化定位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轻量化建筑信息模型和蓝牙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是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工地建设应运而生。使用可靠的、易实施的定位技术,实时精确的对工地的人员、设备、车辆、特种设备进行定位,能便捷且高效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考勤管理,也是智慧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轻量化建筑信息模型和蓝牙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定位方法,将建筑信息模型和蓝牙技术结合,实现可视化的三维定位,同时该技术具有易实施性、经济性、可复用性,解决当前工程施工现场无法精确管理人、机、材的问题,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增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及救援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轻量化建筑信息模型和蓝牙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应用场景的完整建筑信息化模型;
S2:对所述建筑信息化模型进行轻量化并进行系统接入,通过轻量化在将模型参数化,参数化后与定位数据信息校对统一,实现把模型信息与定位信息融合,形成族数据;
S3:在系统中建立标准化的蓝牙基站模型、室内蓝牙信标模型、室外蓝牙信标模型、蓝
牙标签卡模型;
S4:在系统中,根据不同区域的定位精度需求,按照不同的布置规则,在建筑信息化模
型中布置蓝牙基站模型、室内蓝牙信标模型和室外蓝牙信标模型;
S5:根据建筑信息化模型中的布置情况,在现场布置真实蓝牙信标与蓝牙基站,并按照
系统中的参数进行设置;
S6:给进入现场的人员、机械设备、工程车辆佩戴上蓝牙标签卡;
S7:蓝牙标签卡进入定位区域后,蓝牙基站接收蓝牙的信标的信息,汇总后将信息传送
至服务器;
S8:定位服务器通过三点定位算法解算定位坐标,通过读取参数属性系统可以判断出物体的类型,物体在参数化以后可以表达为一个矩形包围盒,通过回传回来的定位参数形成射线向量参数,通过算法射线法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修正行动轨迹,避免不合理的行进路线,将解算出的定位结果优化在地面及道路上,避免出现穿墙、穿桌椅等不合理
情况出现;
S9:将定位位置实时展示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具有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及完整的运维信息展示,且数据具有实时动态更新,可清晰观察目标行进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6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