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车线束模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7353.3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8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峰;李超平;黄波;李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Q10/04;G06Q10/08;G06Q50/04;G06F111/20;G06F113/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李满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模块化 组装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整车线束模块化组装系统,它的线束模块化分解模块将具有线束的汽车功能模块划分为基础功能模块、互斥功能模块和自由功能模块;线束预定模块针对预设时间段的毛需求,并依据基础功能模块、互斥功能模块和自由功能模块的属性特征生成订单,并根据订单进行具有线束的汽车功能模块订货;线束组装模块在距离交货日期A天前根据每一台车的配置将预定的具有线束的汽车功能模块进行生产组装,形成线束总成。本发明在收到客户配置选择的结果后,线束厂以此方法进行生产基础,可以将已经提前设计、生产出来的线束模块组合到一起,快速生成线束总成并发往整车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线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整车线束模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乘用车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在乘用车上所搭载的汽车电器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多,而作为连接汽车电器、实现电流传递的汽车线束,势必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传统汽车线束设计时,会根据车型配置表,为每一个级别的车型创建一个线束相关的功能选择表,根据功能画出主线束、座舱线束、仪表板线束、门线束等其他线束的2D图纸,并生成相应的零件号。但是随着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线束零件号也越来越多,导致线束设计、生产、管理成本逐步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整车线束模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在收到客户配置选择的结果后,线束厂以此方法进行生产基础,可以将已经提前设计、生产出来的线束模块组合到一起,快速生成线束总成并发往整车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备货库存,也不会额外增加管理成本。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整车线束模块化组装系统,它包括线束模块化分解模块、线束预定模块和线束组装模块;
所述线束模块化分解模块用于将具有线束的汽车功能模块划分为基础功能模块、互斥功能模块和自由功能模块,基础功能模块、互斥功能模块和自由功能模块分别具有下列属性特征:基础功能模块为任何配置的车型上均有的车辆功能模块,互斥功能模块为无法同时存在但也不可或缺的车辆功能模块,自由功能模块为可供用户自由选择的车辆功能模块;
所述线束预定模块用于针对预设时间段的毛需求,并依据基础功能模块、互斥功能模块和自由功能模块的属性特征生成订单,并根据订单进行具有线束的汽车功能模块订货;
所述线束组装模块用于在距离交货日期A天前根据每一台车的配置将预定的具有线束的汽车功能模块进行生产组装,形成线束总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个性化需求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线束模式导致成本的攀升,采用模块化线束可以无限增加线束的种类,不增加额外的费用。
2、本发明根据用电设备原理图,可以提前设计好对应的线束模块;在设备端连接定义发生变更时,只需要更改对应线束模块的图纸,不需要整个线束总成定义发生变化,减少库存浪费。
3、本发明提前生产出基础线束模块和功能线束模块,在收到线束订单后,可以快速进行模块组合生产出线束总成,提高生产效率。
4、本发明建立了线束的分解和合并的方式方法,分解为在开发阶段将线束总成分解成各个模块提前生产出来,合并为生产阶段根据订单情况将线束模块组合成一一对应的线束总成。
5、本发明建立模块化订单预测规则,保证零件准确供应,减少库存。
6、本发明建立模块化零件流,生产端进行排序生产,减少大线线边排序面积及排序人员工作量(指汽车厂流水线安装线束的工位旁边的备货区。传统模式中,如果主线束有8种定义,则需要在生产线边放8列线束,每种定义的放10只,共计80只。而模块化生产时,只需要安装一一对应的顺序摆放线束即可,在下一批线束到来之前,线边备20只线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7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