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冻干桑葚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7841.4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2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桂萍;曹红妹;王丰叶川;童忠飞;王军文;胡丽春;张春云;王礼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B7/024;A23B7/154;A23B7/157;A23B7/04;A23L5/30;A23L2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葚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冻干桑葚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新鲜桑葚果实为原料,去柄,去杂物,放入水中进行超声波震荡处理;(2)先放入二氧化氯水溶液中进行第一次浸泡,捞出后放入蔗糖溶液中进行第二次浸泡,捞出后沥干装盘;(3)放置于冻干仓内,先降温至‑8℃,再降温至‑18℃,最后降温至‑35℃;(4)设置冻干仓内的真空度为30‑50Pa,设置冷凝器的温度为(‑40)‑(‑50)℃,设置加热板的温度为40‑50℃,进行干燥处理8‑12h;(5)装入锡箔包装袋进行真空包装,封口,即得。由本发明方法制作的冻干桑葚保全了桑葚果的营养成分,复水性好,且复水后和鲜果味道相当,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冻干桑葚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桑葚,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为桑树的成熟果实,大多为红紫色或黑色椭圆型聚花果,长约1-2.5cm,汁浓似蜜,甜酸清香,营养成分丰富。经科学鉴定,桑葚鲜果中含有大量游离酸和16种氨基酸,此外还含有人体缺少的锌、铁、钙、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丁二酸果胶和纤维素等,因而和沙棘、悬钩子等一起被誉为“第三代水果”,被国家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同源”农产品之一。
桑葚果皮薄,含水量80%以上,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糖份和果胶,不耐贮藏。据报道:桑葚常温下放置12-18h即开始霉变,1-2天即变色、变味、腐烂。桑葚的成熟时间为4~6月,由于果实难以保存与运输,作为食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局限性。这些特点限制了桑葚的食用推广。
目前,食品市场上,桑葚多被加工成桑葚酸奶、桑葚果醋、桑葚罐头、桑葚酒等。通常,桑葚加工时首先需要榨取果汁,再对果汁进行处理,加入防腐剂、添加剂,经高温灭菌浓缩。但是,桑葚中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功能性成分对光、热均不稳定,高温会破坏桑葚中的有效成分,使桑葚的医疗保健效果大大降低。而且,经过加工的桑葚丧失了原有的色泽与性状,加入的食品添加剂也对人体存在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留桑葚原有性状,又能保持桑葚功能性成分含量的桑葚制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冻干桑葚的制作方法,既能保留桑葚原有性状,又能保持桑葚功能性成分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冻干桑葚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
选择新鲜桑葚果实为原料,去柄,去杂物,放入水中进行超声波震荡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桑葚;
(2)浸泡脱水
先将预处理后的桑葚放入二氧化氯水溶液中进行第一次浸泡,捞出后放入蔗糖溶液中进行第二次浸泡,捞出后沥干装盘,得到浸泡脱水后的桑葚;
(3)速冻预冷
将浸泡脱水后的桑葚放置于冻干仓内,先以6-12℃/min的速度降温至-8℃并保持1-3h,再以2-4℃/min的速度降温至-18℃并保持2-4h,最后以1-3℃/min的速度降温至-35℃并保持2-4h,得到速冻预冷后的桑葚;
(4)脱水干燥
设置冻干仓内的真空度为30-50Pa,设置冷凝器的温度为(-40)-(-50)℃,设置加热板的温度为40-50℃,进行干燥处理8-12h,得到脱水干燥后的桑葚;
(5)锡袋包装
将脱水干燥后的桑葚装入锡箔包装袋进行真空包装,封口,即得冻干桑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7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