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0712.0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8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陈建峰;易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凯南迪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4;A61H39/00;A61B5/397;A61B5/395;A61B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启明星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92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213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环 穴位 刺激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及其方法,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包括步骤S1:安装于人体的第一部位的采集电极片对人体的特定部位进行肌电信号采集并且将获得的采集数据传输到肌电记录仪的记录仪主机,以使得记录仪主机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第一数据,并且将第一数据传输到电刺激主机。本发明公开的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及其方法,其在发生腹痛等疼痛时自动启动,从而安装于人体第二部位的电刺激主机进行输出电刺激信号,通过电极贴刺激人体,进而缓解腹痛,并且其能够实现便携式实时侦测腹痛并实时输出电刺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刺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和一种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
背景技术
腹痛是婴幼乃至成人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造成腹痛的原因众多,当腹痛发生的时候,患者往往需要忍着疼痛经过多次去医院检查、服药才能康复或缓解病情。很多药物往往有副作用,对身体会有不良的后果。腹痛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腹痛的治疗更加困难,因为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疼痛患者通常存在胃肠动力障碍,而大多数止痛药抑制胃肠动力。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用于治疗腹痛的新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已用于治疗疼痛。在这种方法中,电刺激是通过放置在疼痛区域的体表电极施加。这种方法不能有效治疗与内脏器官相关的疼痛,因为经皮神经电刺激无法影响通过无创表面电极内脏器官。
电针(EA)总体上可以改善疼痛。然而,其对腹痛,尤其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腹痛的影响有限。电针治疗疼痛的主要问题是
1)它使用针灸针,因此必须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治疗;
2)刺激参数和位置没有很好地验证。因此,电针并未广泛用于治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腹痛。
此外,TENS和EA都是人工实施的,其刺激强度不会根据疼痛强度自动调整或控制。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及其方法,其在发生腹痛等疼痛时自动启动,从而安装于人体第二部位的电刺激主机进行输出电刺激信号,通过电极贴刺激人体,进而缓解腹痛,并且其能够实现便携式实时侦测腹部等特定部位的疼痛并实时输出电刺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设备及其方法,其能长时间工作,工作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当腹痛发生的时候迅速产生波形刺激患者进行治疗,肌电记录仪将根据采集到腹痛信号传输到电刺激主机,以使得电刺激主机根据信号特征自动选择刺激强度,并且通过电极贴输出与当前的腹痛信号强度匹配的刺激强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闭环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用于输出电刺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安装于人体的第一部位的采集电极片对人体的特定部位(包括腹部、腰部和背部等)进行肌电信号采集并且将获得的采集数据传输到肌电记录仪的记录仪主机,以使得记录仪主机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第一数据,并且将第一数据传输(包括无线和有线的方式)到电刺激主机;
步骤S2:电刺激主机接收来自记录仪主机传输的第一数据,从而在预定的时间段内判断收到的第一数据是否达到触发阈值,如果达到触发阈值则启动和发送电刺激脉冲,并且通过电极贴作用于人体的第二部位(包括周围神经和针灸穴道部位,如足三里穴);
步骤S3:电刺激脉冲的输出强度(STM)依据收到的第一数据,并且利用(P)控制器在刺激强度最大值(STMMAX)和刺激强度最小值(STMMIN)之间调整,从而使得控制器对第一数据(或EMG强度值)设定一个目标范围([IEMG_MIN,IEMG_MAX]),进而控制器根据第一数据距离目标范围的误差值做输出强度(STM)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凯南迪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凯南迪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0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