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71463.5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8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沈清;卢蔚波;王萍亚;赵巧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2;G01N30/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脂质组学 鉴定 制品 品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虾糜样品进行粗脂提取,制得虾糜粗脂;S2.从虾糜粗脂中进行虾糜磷脂的分离纯化,制得虾糜磷脂;S3.对虾糜磷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虾糜磷脂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实现对虾糜样品的品种鉴别。它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对虾糜品种进行鉴定,防止虾糜制品品种造假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别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品是一类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在我国动物产品消费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市场在逐步扩大,需求量也不断上升。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水产品主要分为鲜活类、冰冻类、熟制品类和干制品类。然而,随着水产品贸易全球化,食品供应链的多样化,水产品的掺假情况日益加剧,其品种和安全问题广泛受到关注。水产品的欺诈不仅破坏了其供应链的可信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可能引起食品种量安全问题。同时,含有天然毒素的物种以及含有不同潜在过敏原的物种会对部分消费群体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水产品的种类繁多,近缘品种间可能存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的差异,且品种间经济价值有巨大的差别。水产品的欺诈形式多样,可能发生在从水产品捕捞、包装、运输、加工、到销售以及餐馆烹饪整个供应链中的任何阶段。有些欺诈情况的发生可能是无意的,如目前缺乏世界范围内的水产品命名统一标准,同一物种在不同地域可能存在不同的名称,加之大部分从业者缺乏区分外观形态相似的水产品品种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得近缘性物种极易被混淆。然而,另有一些不法商贩有意利用这一漏洞,通过掺假掺杂等方式来获得高额的收益。目前主要的欺诈手段有以下几种:贴错标签,写错产地来源,以养殖的冒充海捕野生的,在加工过程中以次充好等。其中虾糜制品营养丰富,口感风味俱佳,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但虾糜制品在加工后失去了虾品种原有的形态学特征,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进行品种鉴别,这导致了品种造假情况的发生,而虾糜制品品种鉴别国家统一标准的缺乏则加剧了这一社会性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它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对虾糜品种进行鉴定,防止虾糜制品品种造假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虾糜样品进行粗脂提取,制得虾糜粗脂;
S2.从虾糜粗脂中进行虾糜磷脂的分离纯化,制得虾糜磷脂;
S3.对虾糜磷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虾糜磷脂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实现对虾糜样品的品种鉴别。
前述的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中,所述的S1为将虾糜样品放入粗脂提取瓶,并通过离心机实现粗脂提取,粗脂提取瓶包括带瓶盖的瓶体,瓶体中部设有反应腔,反应腔一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带提取剂的提取腔、带分离剂的分离腔,反应腔另一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带第一萃取剂的第一萃取腔、带第二萃取剂的第二萃取腔、带第三萃取剂的第三萃取腔,提取腔、分离腔、第一萃取腔、第二萃取腔和第三萃取腔内设有与垂直于反应腔的推杆,推杆一侧设有用于实现与反应腔隔绝的密封圈,推杆另一侧设有按钮,反应腔下侧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下侧设有排液机构。
前述的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中,所述的瓶体两侧设有与按钮相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安装孔,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按钮。
前述的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中,所述的排液机构包括排液块,排液块上设有与排液口相对应的流道,排液块两侧设有拨杆,瓶体内设有与拨杆相对应的导向槽。
前述的一种基于脂质组学鉴定虾糜制品品种的方法中,所述的提取剂为以质量比计48份的氯仿-甲醇混合液,分离剂为以质量比计24份的超纯水,第一萃取剂、第二萃取剂和第三萃取剂为以质量比计35份的氯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1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