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舱室管廊暗挖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9035.7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杰;郭俊;宁伟;刘志成;吴雷明;安红卫;刘晓飞;王振;胡振涛;张磊;李博森;韩国辉;杨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38;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舱室 管廊暗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舱室管廊暗挖施工方法,所述多舱室管廊暗挖施工方法是将相邻舱室间各自独立设置的竖向二衬结构合并成一个共用竖向二衬结构作为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初期支护结构中,相邻舱室间起到支撑作用的共用竖向初期支护结构由共用竖向二衬结构代替,使暗挖管廊二衬结构外形成一个连续的外包初期支护结构。本发明在满足暗挖支护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使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与明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保持一致,使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与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直接相接,不用设置中隔墙厚度过渡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廊暗挖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多舱室管廊,减少相邻舱室间中隔墙厚度的暗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廊施工中,一般采用明挖法和暗挖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即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进行管廊施工,基坑内管廊施工完成后,按要求回填基坑;当管廊与既有建筑物、结构物或管线相交时,一般采用暗挖法下穿既有建筑物、结构物或管线。
请参照图2所示的以三舱室管廊为例,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截面图,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中,相邻舱室间设置的明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厚度一般为0.2m~0.5m。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中,为了确保管廊结构的稳定性,管廊结构主要包括初期支结构及二衬结构。请参照图3所示的以三舱室管廊为例,采用一般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截面图,一般暗挖施工方法中,每个舱室都有独立的二衬结构,相邻舱室间竖向二衬结构之间设置一般暗挖管廊共用竖向初期支护结构,相邻舱室间之间的一般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由相邻舱室间各自独立设置的竖向二衬结构及一般暗挖管廊共用竖向初期支护结构组成,其厚度一般为0.8m~1.2m。
由于明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厚度与一般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厚度不一致,当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与一般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相接时,需要在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设置中隔墙厚度过渡段,使明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厚度逐步过渡到与一般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一致,确保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各舱室与一般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各舱室一一对应,便于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与一般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相接。
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设置的共用中隔墙厚度过渡段施工过程较为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舱室管廊暗挖施工方法,所述多舱室管廊暗挖施工方法是将相邻舱室间各自独立设置的竖向二衬结构合并成一个共用竖向二衬结构作为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所述共用竖向二衬结构与拱顶二衬结构、竖向二衬结构(或其他共用竖向二衬结构)及底板二衬结构形成闭合的管廊舱室二衬结构;初期支护结构中,相邻舱室间起到支撑作用的共用竖向初期支护结构由共用竖向二衬结构代替,使暗挖管廊二衬结构外形成一个连续的外包初期支护结构,本发明在满足暗挖支护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使暗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与明挖管廊相邻舱室间共用中隔墙保持一致,使明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与暗挖法施工的多舱室管廊直接相接,不用设置中隔墙厚度过渡段。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多舱室管廊暗挖施工方法,其特征主要在于:
步骤1:暗挖管廊初期支护结构加工及二衬结构钢筋加工。
初期支护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根据实际地质和设计要求情况确定,可以是工字钢或钢筋格栅等。初期支护结构和二衬结构钢筋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预先加工。
进行初期支护结构体系转换施工时,后开挖舱室拱顶初期支护结构及后开挖舱室底板初期支护结构需要与其相邻的先开挖舱室拱顶初期支护结构及先开挖舱室底板初期支护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加工先开挖舱室拱顶初期支护结构时,在先开挖舱室拱顶初期支护结构靠近后开挖舱室侧的拱脚处附近设置拱顶初期支护结构预埋钢板,用于后开挖舱室拱顶初期支护结构与相邻先开挖舱室拱顶初期支护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9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