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3545.3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2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鲁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永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8 | 分类号: | F25D17/08;F25D23/00;B65G53/16;B65G53/34;B65G53/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育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9 | 代理人: | 郑志鹏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床 循环 降温 系统 | ||
1.一种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包括流化床(1)、补偿风道(3)、一次分选装置(4)、二次分选装置(5)、主风机(6)、配气箱(7)和循环风机(8),所述流化床(1)与循环风机(8)一端通过管道相连通,且配气箱(7)与流化床(1)相连通,一次分选装置(4)、二次分选装置(5)以及补偿风道(3)均连接于流化床(1)和配气箱(7)之间,流化床(1)通过风室与主风机(6)一端相连接通,主风机(6)另一端与配气室(7)和流化床(1)相连通;流化床(1)上安装有过滤网(2),其特征在于:流化床(1)上安装有第一散热器(11),过滤网(2)的上方位置安装有第二散热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1)包括散热翅片(111)、散热底板(112)和盖板(113),散热翅片(111)设有多片,所述散热翅片(111)安装于散热底板(112)上,散热底板(112)底部设有两个用于接通冷凝液的第一散热器接头(114)以及两个通风管口(115),所述盖板(113)上设有通孔,各个第一散热器接头(114)以及通风管口(115)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第一散热器接头(114)和通风管口(115)贯穿盖板(113)通孔,使得盖板(114)连接于散热底板(112)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1)的底部设有凹槽,第一散热器(11)的各个散热翅片(111)所形成的整体完全插入于流化床(1)底部的凹槽内,所述盖板(113)处于流化床(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1)包括框架(211)、分隔板(213)和散热翅片(214),所述框架(211)其中一侧边沿向内凹进,形成缺口(212),所述分隔板(213)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211)一侧对边,框架(211)另一侧对边与外侧的两个分隔板(213)相间隔,各个分隔板(213)呈栅形分布,分隔板(213)与框架(211)另一侧对边的间隔之间以及各个分隔板之间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14),所述框架(211)上设有用于接通冷凝液的第二散热器接头(2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散热翅片(214)之间形成通风孔,第二散热器(21)孔径大于过滤网(2)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风道(3)处安装有第三散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分选装置(4)安装有第四散热器,所述二次分选装置(5)内部安装有第五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器(31)包括框架(311)、散热翅片(312)和分隔板,分隔板设有多个,分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311)一侧对边,框架(311)另一侧对边与外侧的两个分隔板相间隔,各个分隔板呈栅形分布,分隔板与框架(311)另一侧对边的间隔之间以及各个分隔板之间连接所述散热翅片(312),框架(311)的其中一侧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313),延伸部(313)上设有用于接通冷凝液的第三散热器接口(31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散热器以及第五散热器包括杆体(411)和散热翅片(412),所述杆体(411)呈圆柱状,所述散热翅片(412)呈环形片状结构,各个散热翅片套于杆体(4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循环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8)的入口处安装有涡流管(10),所述涡流管(10)包括涡流管管体(101)、螺杆(102)和进风管(103),涡流管管体(10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104)和第二开口(105),所述第一开口(104)和循环风机(8)的入口相连通,涡流管管体(101)内形成涡流腔,螺杆(102)置于涡流腔内,所述进风管(103)与涡流管管体(101)垂直连接,且进风管(103)与第一开口(104)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永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永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35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