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特种氟橡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5213.9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赛普润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01/04 | 分类号: | C08L101/04;C08K5/13;C08K3/22;C08K5/12;B29B7/00;B29B7/74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张琳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特种 氟橡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特种氟橡胶制备工艺,S2、塑炼,将S1步骤中的聚氟烯烃三元共聚物置于开炼机中,进行辊压下片,S3、混炼,将经S2步骤中处理的氟橡胶置于密炼机中,然后依次加入S1步骤中补强剂、活性剂、氢氧化钙、增塑剂、过氧化物和交联助剂混炼后排料,S4、硫化,待S3步骤中所得混炼胶停放23‑25小时后,再置于开炼机中,然后加入S1步骤中双酚AF进行硫化,本发明涉及氟橡胶技术领域。该耐高温特种氟橡胶制备工艺,解决了由于氟橡胶耐低温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而氟橡胶由于其分子中C‑F键能高,极性强,大分子间内聚能密度高,使分子结构的刚性大,分子柔顺性差,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导致氟橡胶低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橡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特种氟橡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氟橡胶是指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的合成高分子弹性体。最早的氟橡胶为聚-2-氟代-1.3-丁二烯及其与苯乙烯、丙烯等的共聚体,但性能并不比氯丁橡胶、丁橡胶突出,而且价格昂贵,没有实际工业价值。后面开发了一种低温性好,耐强氧化剂(N2O4)的二元亚硝基氟橡胶,氟橡胶开始进入实际工业应用。此后,随着技术进步,各种新型氟橡胶不断开发出来。氟橡胶具有稳定性、耐高温性、耐老化性等特征,主要应用于现代航空、导弹、火箭等尖端技术及汽车、造船、化学等工业领域。
但由于氟橡胶耐低温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而氟橡胶由于其分子中C-F键能高,极性强,大分子间内聚能密度高,使分子结构的刚性大,分子柔顺性差,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导致氟橡胶低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特种氟橡胶制备工艺,解决了由于氟橡胶耐低温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而氟橡胶由于其分子中C-F键能高,极性强,大分子间内聚能密度高,使分子结构的刚性大,分子柔顺性差,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导致氟橡胶低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高温特种氟橡胶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首先准备开炼机和密炼机设备,然后原料按照比例进行配比分别有聚氟烯烃三元共聚物、补强剂、活性剂、双酚AF、增塑剂、过氧化物和交联助剂;
S2、塑炼,将S1步骤中的聚氟烯烃三元共聚物置于开炼机中,进行辊压在辊距0.5~1mm下,薄通10~15次,再将辊距放到4~8mm,辊压3~5min后下片;
S3、混炼,将经S2步骤中处理的氟橡胶置于密炼机中,然后依次加入S1步骤中补强剂、活性剂、氢氧化钙、增塑剂、过氧化物和交联助剂混炼后排料;
S4、硫化,待S3步骤中所得混炼胶停放23-25小时后,再置于开炼机中,然后加入S1步骤中双酚AF进行硫化,薄通辊距为1~1.5mm、辊温50~60℃,薄通3~5次后下片待用;
S5、成型,将S4步骤中硫化中得到的氟橡胶复合材料根据产品要求用硫化机成型;
S6、下片,将混炼好的胶料下片,辊距为4-6mm;
S7、包装,下片后通过内包装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和外包装铝塑薄膜进行包装,并将内外口袋用热焊机进行封口。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开炼机中塑炼温度为前辊55~65℃和后辊50~60℃。
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混炼温度为45~60℃,且混炼时间为1~2min。
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硫化机压力为19~21MPa,且温度为170~180℃,硫化时间为12~18min。
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为补强剂炭黑、沉淀碳酸钙、白炭黑、碳酸镁、氧化锌和酚醛树脂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赛普润橡塑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赛普润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52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