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弧光区域修复与增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5043.2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斌;牟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T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黄超宇;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弧光 区域 修复 增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弧光区域修复与增强方法,包括步骤S1:图像拆分;步骤S2:弧光干扰模型计算;步骤S3:图像分类;步骤S4:图像修复与增强;步骤S5:图像还原。本发明针对弧光对图像造成对比度降低、色彩偏差、瞬时过曝、低照度、细节损失等干扰,提出自适应解决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可有效对弧光区域进行修复,增强图像细节,提升图像质量,本发明可应用于复杂工业场景中图像的修复与增强,为后续工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弧光区域修复与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工业场景中,普遍存在:低照度,光线昏暗;粉尘污染,光照不均等诸多干扰,尤其在工业领域中,常使用电弧作为焊接、冶炼等工艺手段,因其具有高亮度,变化快等特性,易对图像造成:①瞬时过曝、光饱和、弧光区域遮盖丢失干扰;②瞬时光强降低,低照度、细节损失干扰;③亮度剧烈变化,明暗区域反差干扰;④色彩偏移,失真干扰;⑤对比度下降、画质降低等干扰。不仅影响了采集到的图像质量,更严重影响了依赖于图像的后续智能功能开发,如安全监控、工艺流程把控、工艺对象特征识别、检测、定位等,限制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
现阶段,图像增强与修复领域虽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但并没有关于弧光干扰修复领域的针对性研究。现有相关研究主要解决如雾气、沙尘暴等环境因素对图像带来的干扰,假设环境光线为全局恒定,然而,电弧具有变化快、亮度强等特性,导致图像具有光线变化剧烈、色彩偏差、高亮区域多等特点,与上述研究假设前提不同。因此,上述研究均无法应用于本文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弧光区域修复与增强方法,解决现有图像修复与增强方法的缺陷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适应弧光区域修复与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图像拆分:图像不同区域所受弧光干扰的程度并不相同,不能通过全局方式实现修复与增强,因此需将待处理图像进行拆分,拆分为若干大小相同的拆分图像;
步骤S2:弧光干扰模型计算:通过分析弧光特性及其对图像干扰的机理,提出由距离因子、光强因子和色彩因子构成的弧光干扰模型,用以衡量各拆分图像受弧光干扰的程度,该模型数值作为后续图像修复与增强处理的权重;
步骤S3:图像分类:根据步骤S2计算出的弧光干扰模型数值,将拆分图像分为Ⅰ、Ⅱ、Ⅲ类图像;
步骤S4:图像修复与增强:依据步骤S3的图像分类,各拆分图像自适应选择通过统一光强、多帧替换、色彩复原、对比度增强模块进行处理;
步骤S5:图像还原:对各拆分图像进行还原处理,恢复其初始位置,最终实现复杂工业场景中自适应弧光区域修复与增强效果。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弧光干扰模型的数值计算步骤,包括:
步骤S21:距离因子计算:该因子通过计算各拆分图像到弧光中心区域的距离,衡量各拆分图像受弧光干扰的程度;
步骤S22:光强因子计算:该因子通过计算各拆分图像光照强度,衡量各拆分图像受弧光干扰的程度;
步骤S23:色彩因子计算:该因子通过计算各拆分图像RGB三通道色彩的接近程度,衡量各拆分图像受弧光干扰的程度,计算方式如式(1)所示:
式中,i,j为拆分图像的中心坐标;(i,j)为中心坐标是i,j的拆分图像;C(i,j)为拆分图像(i,j)的色彩因子,为拆分图像(i,j)的标准差;计算方式如式(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5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分配装置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速液压冲切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