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沙门氏菌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 41及其在富集与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5092.6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1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红;丁一峰;王佳;邵彦春;黄晨曦;王源上;付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01 | 分类号: | C07K14/01;C07K1/22;C12N15/34;C12N15/70;C12N1/21;C12N1/02;C12N1/20;G01N33/569;G01N33/543;G01N33/58;G01N21/31;G01N21/78;C12R1/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沙门氏菌 噬菌体 尾部 受体 结合 蛋白 rbp 41 及其 富集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 41及其在富集与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其氨基酸序列为SED ID No.1;本发明的RBP 41能够识别并结合沙门氏菌表面的受体,将其与活化的羧基磁珠偶联,形成RBP 41‑MBs。本发明利用探针RBP 41‑MBs构建快速富集沙门氏菌的磁分离试剂盒,并建立基于尾部受体结合蛋白的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沙门氏菌方法,将基于96孔板的传统ELISA改进为基于磁珠的MAEIA,实现待测样品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本发明富集与检测沙门氏菌时间短,约为1.5h,检测限为10CFU/mL,拓展了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41及其在富集与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威胁。它可以在生产、加工、分销和营销的各个阶段进入食品供应链。目前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鉴定、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检测和生物传感器检测等。然而为了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对待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离富集是必不可少。
免疫磁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是将免疫学反应中抗原-抗体的高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的磁响应性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近年来,免疫磁分离法已被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传统的增菌培养和常规的离心富集细菌。但是免疫磁珠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作为识别元件的高亲和力抗体昂贵且难以获得,使得免疫标记磁珠的使用规模难以扩大。
噬菌体是一类特异性感染宿主的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噬菌体特异性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为吸附,此过程依靠噬菌体的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eceptor bindingproteins,RBPs)完成。RBPs是噬菌体颗粒的高度可变结构,存在于噬菌体尾纤维或者尾刺的末端,负责识别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因此,RBPs介导的宿主识别是高度特异性的。依据RBPs的这一特性,将其用作检测元件有以下优点:
1)利用蛋白外源表达技术,易于大量获得RBPs;
2)RBPs具有模块化的性质,可将具有不同宿主范围的RBPs融合表达,扩大识别宿主范围;
3)与易发生重组和突变的完整噬菌体粒子相反,RBPs在生产过程中序列不易发生重组与突变,性质稳定,更适于商业化;
因此,将RBPs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在快速、准确检测食源性病原菌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 41及其在富集与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并构建了基于尾部受体结合蛋白的磁分离酶联免疫法(Magnetic affinit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MAEIA),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 41,其氨基酸序列为SED ID No.1。
编码上述沙门氏菌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 41的基因orf 41,其核苷酸序列如SED ID No.2。
上述尾部受体结合蛋白RBP 41的组装伴侣蛋白TAC 34的氨基酸序列为SED IDNo.3;编码基因orf 34的核苷酸序列如SED ID No.4。
上述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RBP 41来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SalmonellaTyphimurium bacteriophage)T102,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5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