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管件装圈打标检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6062.7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程永奇;林锦和;麦兴广;陈宇航;莫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P19/00;B23K26/362;B23K26/70;B65G47/90;B65G27/16;B65G47/24;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梁倍铭 |
地址: | 51006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管 件装圈打标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锈钢管件装圈打标检测机,包括管件平移输送线、管件自动装圈装置、管件密封圈检测装置;所述管件平移输送线包括平移传送带、驱动电机和管件夹具,所述管件夹具间隔设置在所述平移传送带上并与之随动,平移传送带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管件平移输送线上设置有装配工位和检测工位;管件自动装圈装置设置在所述装配工位上;管件密封圈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上。本发明实现不锈钢管件、密封圈自动上料,利用中间转台实现不同工位管件定位、密封圈装配、打标、检测,实现不锈钢管件打标、内密封圈装配全自动化作业,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系统运行稳定性高,插装质量高,能有效提高弯管内密封圈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不锈钢管件装圈打标检测机。
背景技术
管式输送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输送方式,多用于气体或液体的输送,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管式输送的输送管路一般由多根输送管连接组合而成,并非一体成型,而被输送的气体或液体具有易漏性,为了避免输送物质的泄露和特定环境下输送管路的安全性,在输送管的连接处一般设有密封结构,以保证输送管路的正常使用。输送管路的安装必要地用到一些连接管件,为了提高实际安装效率,一些连接管件在生产过程中就包含了密封圈的安装工序。为了能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需要在连接管件的内凹环中嵌入内密封圈,目前的内密封圈均采用人工安装,在一些大型的管道中,用户可将手指直接伸入管道内安装,安装过程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管道,例如家用的4分、6分管,通常操作人员难以将手指直接伸入管道,同时密封圈常态下的直径大于管口的开口尺寸,因此,需要将密封圈缩径或是扭曲后方可安装入管道内,造成安装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等弊端。连接用的弯管作为常用的一种连接管件,安装时需要在相互成90度的两端内凹环方向上进行内密封圈的安装,如何根据弯管密封圈双端安装的特点,设计安装检测一体化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对企业生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锈钢管件装圈打标检测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不锈钢管件装圈打标检测机,包括管件平移输送线、管件自动装圈装置、管件密封圈检测装置;所述管件平移输送线包括平移传送带、驱动电机和管件夹具,所述管件夹具间隔设置在所述平移传送带上并与之随动,平移传送带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管件平移输送线上设置有装配工位和检测工位;管件自动装圈装置设置在所述装配工位上,用于对装配工位上的管件进行密封圈装配;管件密封圈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上,用于对检测工位上的管件进行密封圈检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所述管件自动装圈装置包括密封圈输送组件、管件夹持组件、管件移动抓取组件和管件装圈组件;所述密封圈输送组件包括振动盘料盘和送料道,振动盘通过送料道向管件装圈组件输送密封圈;所述管件夹持组件包括管件夹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管件夹爪用于夹紧固定管件并使管件的管口对准管件装圈组件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管件夹爪执行夹紧或打开动作;管件移动抓取组件用于管件在管件夹爪的取放操作并切换管件的管口方向;所述管件装圈组件形成衔接送料道的取料腔,包括取装圈头和驱动装置,所述取装圈头沿取料腔轴向设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执行取圈及装圈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管件密封圈检测装置包括管件夹持组件、管件移动抓取组件和管件检测组件;所述管件夹持组件包括管件夹爪和驱动装置,所述管件夹爪用于夹紧固定管件并使管件的管口对准管件检测组件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管件夹爪执行夹紧或打开动作;管件移动抓取组件用于管件在管件夹爪的取放操作并切换管件的管口方向;所述管件检测组件包括拉力检测头、拉力传感器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拉力检测头沿管件的管口轴向方向运动,拉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拉力检测头的检测拉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6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