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编码微球的肿瘤靶点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2144.2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倪健;刘彬;周诚;刘关;田静;陈晓敏;崔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06;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编码 肿瘤 定量 pcr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基于编码微球的肿瘤靶点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属于纳米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利用量子点编码微球的标记技术,具体为针对5个肿瘤相关靶点PD‑L1,VEGFR,EGFR,Her2,PIK3CA的新型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还包括该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编码微球的组合包含至少5个编码微球,这5个编码微球上分别偶联有与扩增PD‑L1,VEGFR,EGFR,Her2,PIK3CA的反向引物。与现有的常规定量RT‑PCR试剂盒相比,本发明的试剂盒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检测更加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于编码微球的肿瘤靶点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属于纳米生物技术,涉及利用量子点编码微球标记技术,具体为针对5个肿瘤相关靶点PD-L1, VEGFR, EGFR, Her2,PIK3CA的检测开发的新型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还包括该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胃癌的发现和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便接受了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以及综合治疗等),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然而,当前大部分胃癌患者被发现时已发展到了中晚期。
如何实现胃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是临床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随着靶向药物在临床推广应用,如何选择针对性强的靶向药物,具有巨大的临床需求。肿瘤靶点PD-L1,VEGFR, EGFR, Her2,PIK3CA是胃癌组织中常见的靶点,是否存在高水平表达与基因突变,对指导胃癌靶向治疗的药物选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如果Her2 高表达,则可以选择赫赛汀靶向药物治疗;如果PD-L1高表达,则可以选择 PD-1/PD-L1单抗,如尼伏单抗;如存在VEGFR高表达或突变,可以选择靶向药物如阿西替尼,阿帕替尼等;如存在EGFR高表达或突变,则可以选择吉西他滨靶向药物;如存在PIK3CA高表达或突变,则可以选择索拉非尼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已有对应的单个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或者采用测序技术进行靶点的确认,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缺点为检测时间较长,检测效率低。由于肿瘤靶点的单指标检测无法准确选择靶向药物,而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靶向药物的选择效率,因此发展肿瘤靶点的高效体外同步检测技术对于癌症的精准诊断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检测肿瘤靶点的试剂或者药物。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检测肿瘤靶点的方法以及上述检测肿瘤靶点的试剂或者药物的应用。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码微球的组合,所述的编码微球的组合包含至少5个编码微球,这5个编码微球上分别偶联有扩增PD-L1, VEGFR, EGFR, Her2,PIK3CA的反向引物。例如,这5个编码微球上分别编号为编码微球1、2、3、4和5,编码微球1偶联PD-L1的反向引物,编码微球2偶联VEGFR的反向引物,编码微球3偶联EGFR的反向引物,编码微球4偶联Her2的反向引物,编码微球5偶联PIK3CA的反向引物。
较好的,与扩增PD-L1, VEGFR, EGFR, Her2,PIK3CA的反向引物偶联的5个编码微球的粒径各不相同;或者与扩增PD-L1, VEGFR, EGFR, Her2,PIK3CA的反向引物偶联的5个编码微球是巯基化修饰的CdSe@CdS与CdTe混合物的编码微球。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编码微球的组合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编码微球的组合包含至少5个编码微球,这5个编码微球分别与扩增PD-L1, VEGFR, EGFR, Her2,PIK3CA的反向引物偶联。
较好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制备CdSe@CdS异质结构四足量子点,可控制其吸收谱在蓝-紫光区域,发射谱在红光-近红外区域可调;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5个粒径的CdTe量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21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透光无残留可剥UV胶
- 下一篇:一种位移放大分阶段耗能自复位梁柱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