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3506.6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1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王扬发;查安鸿;李班;幸岚春;张广化;何海峰;邓贤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37/00;B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线材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和方法,涉及特轧厂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粗轧生产线、脱头辊道、热金属传感器、第一飞剪和中轧生产线;粗轧生产线将陪轧料粗轧后输送给脱头辊道,脱头辊道将陪轧料输送给第一飞剪,热金属传感器用于对陪轧料的N等分处进行标记,其中,N≥2,第一飞剪用于先剪下第一个1/N长度的陪轧料、用于在中轧生产线进行试轧,再剪下第二个1/N长度的陪轧料进行试轧,如此循环,直到中轧生产线完成N次试轧。该系统和方法通过将陪轧料多次分切,在中轧生产线进行多段试轧,不但使该区域料型尺寸和张力得到了充分的调整,还节约了煤气等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为后续稳定批量轧制提供了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轧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线材由于轧制速度和生产节奏快,轧制的稳定性是保证线材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在轧制钢种切换时,中轧区域良好的料型控制和张力条件,可为后续的精轧机组提供合格的半成品轧件,这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因此,在钢种切换时首先使用陪轧料进行试轧,对中轧区域的料型和张力进行校验。但使用一支陪轧料往往无法准确调整出中轧区合适的料型和张力,在以往经验较差的主操需要2~3支钢,可将中轧料型尺寸及张力调整好,而过多使用陪轧料在加热时会造成煤气等能源的浪费,切废时会产生过多的废料,提高了轧制成本。同时调整所用的陪轧料不能放入精轧机中,需利用飞剪进行切废处理,这无疑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所以,现有的试轧方法过多使用陪轧料,会造成加热能源浪费、坯料损失和人力损失等,使得坯料的成材率降低和轧制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和方法,其能够将陪轧料进行多次切分,达到使用一支陪轧料多次试轧的目的,大大降低调整中轧区料型尺寸和张力的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粗轧生产线、脱头辊道、热金属传感器、第一飞剪和中轧生产线;
粗轧生产线将陪轧料粗轧后输送给脱头辊道,脱头辊道将陪轧料输送给第一飞剪,热金属传感器用于对陪轧料的N等分处进行标记,其中,N≥2,第一飞剪用于先剪下第一个1/N长度的陪轧料、用于在中轧生产线进行试轧,再剪下第二个1/N长度的陪轧料进行试轧,如此循环,直到中轧生产线完成N次试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N的取值为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头辊道上设置有保温罩,在上一个1/N长度的陪轧料进行试轧时,剩余的陪轧料退回至保温罩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脱头辊道用于正向转动将陪轧料输送给第一飞剪,直到第一飞剪剪下1/N长度的陪轧料之后,脱头辊道用于反向转动将剩余的陪轧料退回至保温罩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中轧生产线完成一个对1/N长度的陪轧料之后,脱头辊道用于向第一飞剪输送剩余的陪轧料,直到第一飞剪剪下下一段1/N长度的陪轧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还包括夹送辊,夹送辊设置在第一飞剪与中轧生产线,夹送辊用于接收第一飞剪剪下的1/N长度的陪轧料、并输送给中轧生产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速线材试轧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飞剪,第二飞剪设置在中轧生产线的后侧,第二飞剪用于对经过试轧的陪轧料进行碎断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线材试轧控制方法,高速线材试轧控制方法包括:
S1:对陪轧料的N等分处进行标记,其中,N≥2;
S2:先剪下第一个1/N长度的陪轧料、用于在中轧生产线进行试轧,再剪下第二个1/N长度的陪轧料进行试轧,如此循环,直到中轧生产线完成N次试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3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