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9685.7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啸;杨军;唐维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合肥)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2;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协同 自动 焊接 工作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包括一台焊接机器人和平行布置在焊接机器人两侧且处在焊接机器人工作区域内的两台双轴变位机,在各台双轴变位机的回转座上安装工装板;焊接工件定位在工装板上;双轴变位机具有翻转机构和回转机构,能够实现翻转和回转的双轴变位。本发明采用双工位布置且协同工作,两个工位在上下料操作和机器人焊接的不同工作状态下交替进行,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焊接机器人的利用率,保证焊缝处于最佳的焊接位置,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自动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
背景技术
在生产实际中,一些设备中的易损部件因其受损且使用量大导致焊接工作量很大,比如料斗,料斗是斗式提升机物料输送的重要部件,为主要易损件,需求量大,具型号众多。料斗的焊接是在成型的“U”型底板的两端分别焊装端板,构成其“U”型斗体;现有技术中采用双轴变位机进行自动焊接,单件“U”型斗体的焊接时间约15分钟,在整个焊接作业中,工件在双轴变位机上拆装十分频繁,大量的工时消耗在工件拆装过程中,焊接机器人存在严重的停工待料阶段,焊接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以提高焊接工效,提高焊接机器人的有效利用率。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存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的特点是包括:
一台焊接机器人,其为六轴焊接机器人,带有固定座;
两台双轴变位机,其平行布置在焊接机器人的两侧,均处在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区域内,在各台双轴变位机的回转座上利用螺栓安装工装板;焊接工件利用定位销定位在所述工装板上;
所述双轴变位机为头尾式变位机,具有翻转机构和回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为:由主动端支座和从动端支座呈水平设置可翻转的水平转轴,在水平转轴上固定安装翻转板,在主动端支座上设置水平转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水平转轴转动并带动翻转板实现翻转;所述回转机构为:在所述翻转板的中心位置上呈竖向设置回转轴,在所述回转轴上固定安装所述回转座,设置回转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回转轴转动,并带回转座实现回转;
设置两台双轴变位机在上下料状态和焊接状态相互交替转换,所述焊接机器人始终配合处在焊接状态下的一台双轴变位机进行焊接操作。
本发明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工装板上分布有沉孔,在所述沉孔中设置内六角沉头螺栓将所述工装板可拆地安装在双轴变位机回转座上;在所述工装板上还分布有定位销孔,在其中一对定位销孔中设置所述定位销将料斗中“U”型底板定位在所述工装板上;在所述工装板的内侧边固定安装夹具对所述“U”型底板中相应一侧的侧边进行夹持,使所述“U”型底板固定在工装板上。
本发明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工装板中的定位销孔在不同位置上有多对可选,选择使用不同位置上的定位销孔以适于不同型号的料斗的安装。
本发明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的特点也在于:配套设置多种具有不同分布形式定位销孔的工装板,选定所需的工装板在所述双轴变位机回转座上更换安装,以适应不同型号料斗的更大范围的扩展。
本发明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夹具为气动夹具,所述气动夹具的气缸由气缸座固定安装在工装板上,夹具中的夹持臂与气缸活塞杆组成曲柄滑块机构,利用可伸缩的气缸活塞杆带动夹持臂实现对所述“U”型底板的侧边的夹持。
本发明双工位协同自动焊接工作站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夹具至少为两组,两组气动夹具通过换向阀的换向控制实现同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合肥)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合肥)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9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