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蕉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801712.8 申请日: 2022-07-07
公开(公告)号: CN115191574A 公开(公告)日: 2022-10-18
发明(设计)人: 吴金川;刘婷婷;李清心;吴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9/00 分类号: A23L19/00;A23L33/135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朱聪聪
地址: 510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香蕉 益生菌粉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蕉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益生菌的高密度培养:将益生菌利用食品级培养基于37℃下进行高密度培养,获得高浓度的益生菌液;益生菌细胞的固定化:将益生菌的菌液与干的香蕉碎置于适宜的容器中充分搅拌混匀进行固化;香蕉益生菌粉的制备:将新鲜的香蕉切成3‑5cm左右的小段,均匀地裹上一层淀粉,投入已放入适量用香蕉碎固化的益生菌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搅拌并保持温度在30‑50℃且持续鼓风供氧,1‑2天左右即可获得干化的香蕉益生菌粉。此后,重新投入新鲜香蕉段,无需剥皮,在24小时内又可获得新的香蕉益生菌粉。重复投入新鲜香蕉段,直至香蕉益生菌粉溢满生物反应器,移除部分香蕉益生菌粉后再加入新鲜香蕉段继续以上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蕉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气味甘甜、口感滑腻,广受人们的喜欢。香蕉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此外,它的一些活性成分如类黄酮、儿茶酚胺等还具有润肺止咳、预防神经疲劳、降血糖、抗氧化等保健功效。目前,香蕉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广泛种植,全球年产量超过1.16亿公吨,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16%。中国的香蕉产量仅次于印度,是全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产量为1010万吨,主要的种植区有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福建等地,随着近年来香蕉价格的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香蕉产业增长的市场经济价值以及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主要以新鲜的香蕉进行销售,可达香蕉总产量的80%,但是,新鲜的香蕉不耐贮藏,容易出现果实变质腐烂而被丢弃处理,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技术的落后易造成香蕉的机械性损伤而极大降低其品质,影响香蕉的商业价值。因此,市场上急需实现香蕉资源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相关产业链的延伸。香蕉皮是香蕉的果皮,富含蛋白质、糖以及钾、钙、镁、硫、铁、锌等十几种元素。香蕉皮富含色氨酸、维生素B6、丰富的血清素等,能产生舒适、满足、幸福、惬意、和乐观的情绪。香蕉皮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其干品加上火炭母一起煲水,加适量红糖调味,喝了可以治口腔发炎,还有通便的作用。

益生菌被国际益生菌协会定义为活的微生物,当给予足够的剂量时,对宿主的健康有益。现如今,益生菌因在预防癌症、加强免疫系统、治疗和预防急性腹泻、改善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炎的症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食品、保健品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构成了一个不断增长的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其中使用最多的益生菌为乳杆菌属或双歧杆菌属。在乳制品加工方面被制成酸奶、干酪、乳酸菌制剂、活性乳酸菌饮料等;在果蔬制品及谷物制品加工方面通过接种乳酸菌制备泡菜、酸菜、果蔬乳酸菌饮料、乳酸发酵糕点等;在酿造工业中利用乳酸菌酿造米酒、酿制酱油等。

新鲜的香蕉除了可直接食用,还可通过深加工制备香蕉粉、香蕉片、香蕉罐头、香蕉酱等。而利用乳酸菌制得的乳酸菌胶囊、乳酸菌粉、乳酸菌酵素粉也逐渐在保健品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蕉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旨在将香蕉与益生菌进行复配获得可用于保健作用的粉末。

本发明利用独有的微生物高密度培养核心技术培养获得高浓度的益生菌菌液,通过碎的香蕉片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对菌液细胞的固定化。采用新鲜的香蕉作为生产的原料,无需剥皮,直接切成3-5cm左右的小段投入生物反应器中,2-4天后可获得高纯度的香蕉益生菌粉末。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成本投入低,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制备的香蕉益生菌粉末在保留香蕉的营养成分的同时,提升了保健食品的风味,而且益生菌的添加也有助于促进调节人体的肠道稳态和免疫功能,提高了香蕉的商业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香蕉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益生菌的高密度培养:将少许食品级的益生菌粉于10ml的食品级液体培养基中在37℃、200rpm下培养12-15小时,取5-10mL的菌液转接至500mL的食品级液体培养基中进行3-5天的高密度培养,使菌液的浓度达到理想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