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径可调的汽车零件冲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2547.8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8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霞 |
主分类号: | B21D28/24 | 分类号: | B21D28/24;B21D28/04;B21D55/00;B21D43/20;B23P23/00;B24B9/04;B24B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500 天津市宁河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径 可调 汽车零件 冲压 模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孔径可调的汽车零件冲压模具,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主体,主体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冲压腔;冲压组件,冲压组件设于主体内部,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孔加工;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于冲压组件内,用于调节冲孔加工的孔径大小。该种孔径可调的汽车零件冲压模具能够通过冲压组件在工件上冲孔后开始扩孔,而利用调节组件调节冲孔大小,无需更换冲压头即可完成对冲孔大小的调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其次,通过减震组件对工件进行支撑,防止工件在冲压过程中变形等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利用打磨组件对冲出的孔进行打磨,将孔洞边缘的毛刺刮落,进而提高装置冲孔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孔径可调的汽车零件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储备,我国在汽车零件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些年来,模具技术和模具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工业产品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模具朝着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的方向迅速发展,其中在汽车零件加工时需要通过模具进行冲孔和修边。
但是,当前市面上常见冲压模具,在冲压时不能调节冲孔的直径,在需要调节直径时都需要将冲压头拆下并更换新的冲压头,使用起来较为麻烦,同时在对工件进行冲压的过程中,由于冲孔需要在工件底部留空以便于冲压头传故宫,而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底部留空就容易在冲压的作用下挤压变形,导致工件最终生产精度不佳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孔径可调的汽车零件冲压模具,通过冲压组件在工件上冲孔后开始扩孔,而利用调节组件调节冲孔大小,无需更换冲压头即可完成对冲孔大小的调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其次,通过减震组件对工件进行支撑,防止工件在冲压过程中变形等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利用打磨组件对冲出的孔进行打磨,将孔洞边缘的毛刺刮落,进而提高装置冲孔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孔径可调的汽车零件冲压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冲压腔;冲压组件,所述冲压组件设于所述主体内部,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孔加工;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冲压组件内,用于调节冲孔加工的孔径大小;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设于所述冲压组件内,用于对冲压完成后的孔洞毛刺进行打磨;及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冲压腔底部,用于对工件进行支撑减震防止工件冲孔加工后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冲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冲压腔顶部的电动推杆;设于所述冲压块内部的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底部通过驱动轴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传动板;开设于所述传动板底部的两个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部滑动连接有由马氏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顶部与所述传动腔之间设有传动弹簧,且所述传动腔顶部设有电磁铁;连接于所述电动推杆底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底部设有多个冲压块,所述冲压块底部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孔的冲压头,所述冲压头与所述传动轴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开设于所述冲压头顶部与所述传动块相卡合的传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底部的螺纹杆;开设于所述冲压头顶部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滑动连接有调节环,且所述调节环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相配套的螺纹孔;开设于所述调节腔两侧内壁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侧向板,所述侧向板与所述调节环之间设有牵引绳。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冲压头底部两侧的打磨腔;滑动连接于所述打磨腔内部的打磨块,且所述打磨腔与所述打磨块之间设有牵引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冲压腔内部的多个顶块,多个所述顶块底部均设有插杆;开设于所述冲压腔底部的多个插槽,且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槽滑动连接;设于所述顶块底部与冲压腔底部内壁之间的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冲压腔内部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夹持用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冲压腔两侧内壁的活动腔,设于所述活动腔内的多根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上的夹持块,且所述夹持块一侧开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夹持的夹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霞,未经张俊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25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