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车辆尾气模拟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06913.7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0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涂庆毅;张贵生;常波峰;苗彦平;马亮;杨臻;张伟;石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719399 陕西省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车辆 尾气 模拟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矿山机电及矿业安全相关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油车辆尾气模拟发生装置,包括模拟发生装置主体,所述模拟发生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尾气发生腔体、驱动车和遥控器;所述尾气发生腔体内设置有承重隔离板、尾气预混箱、二级控制器、气罐、预混开关系统和转动盘;所述驱动车内设置有负荷板、一级控制器、换向电机、行走轮、行走电机、红外测距系统和一级无线收发器。本发明的使用结果表明,机械结构设计合理、电气系统布局得当,自动预混效果良好、喷速可调、喷射方向可联动调节,驱动车速度调节方便、行走稳定、换向过程平稳,驱动车运行姿态调节能力强、防撞测试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机电及矿业安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车辆尾气模拟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斜井开拓的煤矿使用矿用防爆柴油车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大大提升了井下的物资及人员运输效率。但不可避免的是柴油车排出的尾气对井下受限空腔内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得矿井的有害气体浓度提升,比较常见的有害物质就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由于空腔的限制,井下燃油车辆所产生的尾气无法像地面上燃油车辆排放的尾气能够很快的稀释在空气中,这就造成了尾气污染物的大范围聚集。工人长时间的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上防护口罩等无法阻挡气体进入人体,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随着国家对于职业健康安全越来越重视,井下燃油车辆尾气的治理也引起了行业各界的重视。
在煤矿井下,尾气被排放至空气中后随着风流扩散,弥漫在整个巷道空腔内,对污染物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前提是掌握它们的运移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开发出有效的技术设备。然而由于煤矿生产的需要,大量的车辆不断往返,故长时间在井下对尾气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验室开展相应的模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同时也能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验研究通常关注于污染物扩散的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到气源的影响,一个准确的尾气排放装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尾气排放装置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于如何使得初始尾气排放尽可能满足实际车辆排放状况,第二要适应不同的实验条件,然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这样一种实验装置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油车辆尾气模拟发生装置,该装置能够以指定速度、定速行走,同时具有360°防撞保护及四向旋转功能,重点是能够利用气体涡流效应实现三种气体的自动预混和变速喷出。该装置能够很好地模拟井下车辆在多工况下的实际排放状况,获取不同实验条件,提高相似实验研究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车辆尾气模拟发生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燃油车辆尾气模拟发生装置,包括模拟发生装置主体,所述模拟发生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尾气发生腔体,所述模拟发生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驱动车,所述尾气发生腔体与所述驱动车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尾气发生腔体的内侧设置有承重隔离板,所述承重隔离板的侧面与所述尾气发生腔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承重隔离板将所述尾气发生腔体的内侧空腔隔成上下两个空腔,即上层空腔和下层空腔。
上层空腔内设置有三个网架,所述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隔离板的上表面,所述网架内嵌有气罐,所述气罐顶端固定设置有总阀门,所述总阀门上固定设置有气压表,所述气压表与所述总阀门之间固定设置有气压阀,所述总阀门上还固定设置有出口阀,所述出口阀与所述气压阀对称设置,所述出口阀的出气口处固定设置有预混开关系统。
下层空腔内一侧设置有尾气预混箱,所述尾气预混箱的上端与所述承重隔离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尾气预混箱的一侧面与所述尾气发生腔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未经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6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