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复合材料的SERS增强因子模型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6938.7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2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真;高鑫鹏;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16C10/00;G16C20/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三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4 | 代理人: | 刘冰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复合材料 sers 增强 因子 模型 建立 方法 | ||
一种磁性复合材料的SERS增强因子模型建立方法,属于建立复合材料SERS增强因子计算模型领域。现有的SERS增强效应的预测模型无法计算出不同因分子所产生的增强效果。一种磁性复合材料的SERS增强因子模型建立方法,综合电磁增强机制和化学增强机制建立SERS增强因子计算模型,具体通过描述金属内部的等离子体振荡的步骤,以及综合电磁增强机制和化学增强机制,建立SERS增强因子计算模型的步骤。本发明是对磁性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后建立的SERS增强因子计算模型,所建立模型不仅能解析其增强机制实现对增强效果的预测,也为复合材料的基底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ERS增强效应的预测模型建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磁性复合材料的 SERS增强因子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拉曼光谱能获取分子的结构信息,可作为物质鉴别的“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鉴别精度。然而,因自身信号的微弱及仪器技术的落后,拉曼光谱的检测应用也受到限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的问世,促使拉曼光谱成为研究物质结构的有效手段[1]。SERS作为一个极具前途的表面光谱技术,实现了拉曼信号的放大,完善了拉曼光谱仪这类光学精密仪器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通过SERS的研究可推进拉曼光谱领域的发展,使拉曼光谱在环境、生命、化学和工程材料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SERS的价值在于对吸附在基底表面分子的拉曼信号的放大,评价SERS增强效果最直观的数值即为SERS增强因子[6]。增强因子的经验公式是根据实验确定的,受限于分析物的光稳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是一种粗估计,并且在计算时需要获取浓度值或分子量等信息,不能实现对增强效果的提前预测。现有的SERS增强因子的理论计算主要遵循增强因子与电磁增强因子的4次幂成正比的假设。虽然它能够实现对SERS增强效应的预测,但因其理论基础只考虑了电磁增强机制,未兼顾基底与待测分子间的化学效应,当出现不同分子与基底作用时,它无法计算出因分子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的增强效果。因此,建立一种SERS 电磁与化学增强机制统一的模型,实现具有分子选择性的SERS效果预测,对于综合性的评价和指导SERS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基于统一电磁和化学增强机制对SERS增强理论,建立具有分子选择性的增强因子预测模型。
[1]Zong C,Xu M,Xu L J,et al.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forBio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Challenges[J].Chemical Reviews,2018,118(10):4946-4980;
[2]Alexandra N S,Bogdan V.P,Ekaterina S,et al.Nanoplasmonic ChitosanNanofibers as Effective SERS Substrate for Detection of Small Molecules[J].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15,7(28):15466-15473;
[3]Chen S,Liu B,Zhang X,et al.Electrochemical fabrication of pyramid-shape silver microstructure as effective and reusable SERS substrate[J].Electrochimica Acta, 2018,274:24249;
[4]张晓蕾,张洁,任文杰,等.银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阵列SERS基底增强因子分析和实验[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06):1567-15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6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