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Z轴精细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7185.1 | 申请日: | 202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3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凌少华;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24 | 分类号: | B29C64/124;B29C64/393;B33Y1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精细 补偿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适用于3D打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3D打印Z轴精细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遍历3D模型上拼接组成3D模型的所有三角网格;将3D模型切片分层并获取全部切片图像;获取第N层、第N+M层、第N+2M层切片图像及像素灰度值;比较第N层与第N+M层、第N+M层与第N+2M层切片图像进而分别获取灰度值差异区域作为第N+2M层切片图像的第二、第一待处理区域;将第二、第一待处理区域像素灰度值分别对应降低为第二、第一灰度值;将处理后的切片图像数据储存于存储单元。本申请可减少当前层表面生成超出层厚的次生厚度和减少穿透紫外光在上一层表面生成次生厚度,进而提高模型打印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打印Z轴精细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中,3D模型的层堆叠成型原理在于,通过成型平台或者顶部已固化层与底部树脂槽底膜之间层厚空间来限定新一层树脂的固化层厚,又通过切片图像上的透光区域限定新一层树脂在平面上的固化范围;而通常情况下,树脂槽内光敏树脂溶液为避免逐次补液都会超出树脂层设定层厚高度;因此若当前层在平面上的透光区范围不超出上一层的已固化层范围,则当前层能够在层厚及切片图像透光区域的限定范围内规范固化,如倒三角成型的模型,各层成型层不会产生表面加厚;但是由于树脂深度超过了当前层的厚度,在当前层的范围超出上一层的已固化层范围时,则当前层在超出部分处的顶部没有成型层的固化物的阻挡,会使紫外光穿透树脂溶液,从而在当前层的顶部生成超出层厚的次生厚度,如正三角成型的模型,各层上超出上一个已成型层边缘的差异区域表面会产生表面加厚。
为此,本申请人在另一同日发明申请《3D打印Z轴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中,提供了一种3D打印Z轴补偿方法,旨在通过降低当前层上,对应于相邻层切片图像差异范围内的像素灰度值以降低透光量,以减少当前层成型时生成超出层厚的次生厚度,进而提高模型打印精度。
但是,在上述同日发明申请的方法中,虽然选取相隔层切片图像差异范围时能够避免图像黑白交界处,紫外光斜向照射使上一层表面生成次生厚度的问题;但是选取相隔层切片图像差异范围时,仍旧会因为紫外光斜向照射,使黑白交界处更上一层表面生成次生厚度;此外,已固化成型层的细薄层厚也还会微弱穿透紫外光,使更上一层表面生成次生厚度,也需要针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还需提供一种更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的,3D打印Z轴精细补偿方法,以减少当前层成型和上一层表面超出层厚的次生厚度的生成,进而提高模型打印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Z轴精细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通过降低当前层上连续两层切片图像差异范围所在像素的灰度值以降低透光量,以减少当前层表面生成超出层厚的次生厚度和减少穿透紫外光在上一层表面生成次生厚度,进而提高模型打印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Z轴精细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遍历3D模型上拼接组成3D模型的所有三角网格;
S200、将3D模型切片分层并获取全部切片图像;
S300、获取第N层和第N+M层以及第N+2M层切片图像及像素灰度值;
S400、比较第N层与第N+M层切片图像和比较第N+M层与第N+2M层切片图像进而分别获取灰度值差异区域作为第N+2M层切片图像的第二待处理区域和第一待处理区域;
S500、将第N+2M层切片图像上的第二待处理区域像素灰度值和第一待处理区域像素灰度值分别对应降低为第二灰度值和第一灰度值;
S600、将处理后的切片图像数据储存于存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0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71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