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1001.9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1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6;D02G3/38;D02G3/44;D01D5/24;D02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雷菊 |
地址: | 215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空气 包覆丝 | ||
1.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线,以及设置在所述芯线表面的若干外缠线;
所述芯线为若干氨纶长丝构成的氨纶丝束,所述氨纶长丝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氨纶长丝为具有远红外功能的陶瓷微粉和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形成;
所述外缠线包括第一外缠线、第二外缠线和包覆线;所述第一外缠线沿所述芯线长度方向螺纹缠绕,所述第二外缠线与所述第一外缠线相同的缠绕方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外缠线的螺旋缝隙之间,所述包覆线与所述第二外缠线相反的缠绕方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外缠线和所述第二外缠线的表面;
所述第二外缠线的细度大于所述第一外缠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缠线为聚酯纤维,或若干聚酯纤维加捻合股形成,所述第二外缠线为聚乙烯醇纤维,或若干聚乙烯醇纤维加捻合股形成;所述包覆线为聚丙烯腈纤维,或若干聚丙烯腈纤维加捻合股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长丝的截面的中空孔为圆形、C形、多边形或梅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与所述第一外缠线的数量比为1:2~4,所述第二外缠线与所述第一外缠线的数量比为1:1,所述包覆线与所述第二外缠线的数量比为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的细度为20~40D,所述第一外缠线的细度为40~60D,所述第二外缠线的细度为70~90D,所述包覆线的细度为40~60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缠线包覆在所述芯线表面的包缠率为70%~85%,所述第一外缠线和所述第二外缠线包覆在所述芯线表面的包缠率为85%~100%,所述包覆线包覆在所述第二外缠线表面的包缠率为60%~90%。
7.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陶瓷微粉、氨纶切片和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放入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用圆弧狭缝式喷丝板进行熔融纺丝制备出中空的氨纶长丝,形成芯线;
S2、第一外缠线在芯线的表面螺旋缠绕,并在相邻第一外缠线之间形成螺旋缝隙;
S3、对芯线两端施加作用力,使得芯线的长度延伸30%~40%,将第二外缠线在芯线的表面螺旋缠绕,使得第二外缠线嵌入S2中的螺旋缝隙;
S4、将包覆线以相反方向在第一外缠线和第二外缠线的表面,形成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纺丝温度为250~280℃,采用侧吹风的方式冷却,且冷却温度为20℃~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陶瓷微粉和氨纶切片的质量比为1:2~4。
10.一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与纬线,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均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0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