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1001.9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1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6;D02G3/38;D02G3/44;D01D5/24;D02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雷菊 |
地址: | 215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空气 包覆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包括:芯线,以及设置在芯线表面的若干外缠线;芯线为若干氨纶长丝构成的氨纶丝束,氨纶长丝为中空结构,且氨纶长丝为具有远红外功能的陶瓷微粉和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形成;外缠线包括第一外缠线、第二外缠线和包覆线;第一外缠线沿芯线长度方向螺纹缠绕,第二外缠线与第一外缠线相同的缠绕方向缠绕在第一外缠线的螺旋缝隙之间,包覆线与第二外缠线相反的缠绕方向缠绕在第一外缠线和第二外缠线的表面;第二外缠线的细度大于第一外缠线。将外缠线包缠在芯线表面,形成包覆结构,而芯线由具有远红外功能的陶瓷微粉和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形成,使得包覆结构具备远红外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覆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
背景技术
中空纤维是指纤维轴向有细管状结构的化纤,由于其中空的结构,包含大量静止空气,能为织物带来轻质弹性、良好透湿性以及舒适的保暖效果,因此广泛用于保暖内衣、贴身内衣、运动服装、休闲服装、衬衫、户外运动以及毯子等多个领域。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
现有技术中的包覆丝采用锦纶丝包覆氨纶丝,存在以下问题:1、包覆丝弹性受到芯丝断裂的影响,稳定性较差;2、包覆丝的包覆率不够,使得远红外的功能较差;3、包覆丝的重量不够轻;4、包覆丝的强度、弹性恢复能力、吸湿性、耐磨性和水洗性能较差。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包覆丝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旨在解决包覆丝弹性受到芯丝断裂的影响,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解决包覆丝的包覆率不够,使得远红外的功能较差的问题;解决包覆丝的重量不够轻的问题;解决强度、弹性恢复能力、吸湿性、耐磨性和水洗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远红外氨纶空气包覆丝,包括:芯线,以及设置在所述芯线表面的若干外缠线;
所述芯线为若干氨纶长丝构成的氨纶丝束,所述氨纶长丝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氨纶长丝为具有远红外功能的陶瓷微粉和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形成;
所述外缠线包括第一外缠线、第二外缠线和包覆线;所述第一外缠线沿所述芯线长度方向螺纹缠绕,所述第二外缠线与所述第一外缠线相同的缠绕方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外缠线的螺旋缝隙之间,所述包覆线与所述第二外缠线相反的缠绕方向缠绕在所述第一外缠线和所述第二外缠线的表面;
所述第二外缠线的细度大于所述第一外缠线。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缠线为聚酯纤维,或若干聚酯纤维加捻合股形成,所述第二外缠线为聚乙烯醇纤维,或若干聚乙烯醇纤维加捻合股形成;所述包覆线为聚丙烯腈纤维,或若干聚丙烯腈纤维加捻合股形成。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氨纶长丝的截面的中空孔为圆形、C形、多边形或梅花形。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芯线与所述第一外缠线的数量比为1:2~4,所述第二外缠线与所述第一外缠线的数量比为1:1,所述包覆线与所述第二外缠线的数量比为2~4:1。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芯线的细度为20~40D,所述第一外缠线的细度为40~60D,所述第二外缠线的细度为70~90D,所述包覆线的细度为40~6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织璟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