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高突变率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构建及在抗逆育种中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1030.5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5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77 | 分类号: | C12N15/77;C12N15/31;C12N1/21;C12N15/55;C12N15/113;C12Q1/04;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文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1 | 代理人: | 欧阳石文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突变 率谷 氨酸 杆菌 工程 构建 育种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控高突变率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应用。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或敲降了谷氨酸棒杆菌出发菌中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控高突变率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在抗逆育种中应用。
背景技术
谷氨酸棒杆菌(
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 ALE)是通过模拟自然进化中的变异和选择过程,以特定或逐渐增加的胁迫来筛选性能优良的突变体,是实现对微生物菌株优良性状选育的常用方法之一。虽然该方法是获得优异工程菌株的一种有效策略,但是由于微生物自然突变率水平极低,适应性进化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连续培养才能积累突变,上述过程周期冗长且易在传代中容易染菌而导致进化失败。另外,由于随机突变的自身性质和频率是难以控制的,获得的有益突变种类和数量通常较少,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在选育高性能微生物底盘菌方面仍具有较大局限性。
菌株突变表型通常是由编码DNA修复酶和蛋白质的基因功能失调引起的,这些基因确保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许多修复DNA损伤的策略方法,包括碱基切除修复系统、核酸切除修复系统、错配修复系统、同源重组修复系统和SOS修复系统等,理论上通过敲除、敲降或者过表达相关修复途径基因,可以提高微生物的基因组复制突变率,从而使其加快适应生理环境胁迫。微生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一种根据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来调节突变率的生存策略。当适应能力受到遗传变异性的限制时,生物体自然选择倾向于群体中突变率较高的细胞。因此,可控高突变率对于微生物环境适应是有利的,将有助于增加有益突变产生概率,使微生物在一个相对较短的连续逆境周期内获得鲁棒性明显提升的进化表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高突变率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利用该工程菌建立基因组水平连续突变提升工具,可以实现在给定环境胁迫条件下的“边突变边筛选”,达到具有优良抗逆表型的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可控高效选育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