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9791.5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柯发伟;李鑫;文雪忠;罗庆;龙耀;李文光;黄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J9/08 | 分类号: | F41J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李亚东 |
地址: | 62105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道 自由 模型 重复使用 方法 | ||
1.一种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设计,将所述模型的主体结构设计为一体结构,且在飞行方向上所述模型的重心在压心的前方;
在试验前,测量并记录所述模型的物理量参数,并基于模型的几何尺寸、质量、发射速度,在靶室末端设置回收场,所述回收场位于所述模型的飞行轨迹上,用于试验时回收所述模型;
在试验后,测量回收的所述模型的物理量参数,若回收的所述模型的物理量参数与试验前所述模型的物理量参数相比,无变化或变化量满足试验要求,则回收后的试验模型能够重复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场包括沿所述模型的飞行方向呈多级设置的阻燃减速部,且在所述模型的飞行方向上,各级所述阻燃减速部的阻燃材料层的材料密度依次增加,相邻的所述阻燃减速部面接触连接;
其中,在所述模型的飞行方向上,每级所述阻燃减速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阻燃减速层,且每级所述阻燃减速部中的阻燃减速层的材料密度相同,相邻的所述阻燃减速层面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阻燃减速层同心设置,且在所述模型的飞行方向上,各个所述阻燃减速层的截面积依次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燃减速层均是由多块材料拼接而成,且相邻块之间面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拼接每个所述阻燃减速层的各块材料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阻燃减速层均嵌设在固定框内,所述固定框的内侧面与阻燃减速层的外周面接触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外周面与所述靶室的内壁面接触;
所述固定框的材料密度大于其内嵌设的所述阻燃减速层的材料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减速层为阻燃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阻燃减速层的外周布置偏出阻止部,所述偏出阻止部的材料密度大于同层级所述阻燃减速层的材料密度,阻碍所述模型在回收过程中偏离出所述回收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偏出阻止部均嵌设在固定框内,所述固定框的内侧面与偏出阻止部的外周面接触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外周面与所述靶室的内壁面接触;
所述固定框的材料密度大于其内嵌设的所述偏出阻止部的材料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道靶自由飞模型的重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型的重心与压心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模型长度的5%;和/或
发射的所述模型由弹托包裹,且设置在所述弹托的底部的支撑块与所述弹托为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97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