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0824.8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丹;罗群;周芳芳;林海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G08B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静脉 监护 装置 | ||
1.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瘘口感应贴片(1),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上粘贴有感应传输贴片(2),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上连接有连接线(3),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上的底端设置有固体状导电糊(4);
还包括:
监测组件(5),用于对患者进行监测的所述监测组件(5)安装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之间;
调节组件(19),用于调节所述监测组件(5)的所述调节组件(19)安装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之间,且与所述监测组件(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5)包括安装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上的第一金属扣(6),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扣(6)相适配的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金属扣(6)的上表面贴合安装有嵌接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内的第二金属扣(8),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金属扣(8)相适配的第二凹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9)包括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所述第一连接柱(13)和所述第二连接柱(14)分别与第一金属扣(6)和第二金属扣(8)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15),所述推动杆(15)的外表面套设有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滑动连接的套筒(16),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上开设有与所述套筒(16)相适配的滑槽(17),所述套筒(16)的内外壁均设置有防滑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的底端粘贴有保护膜(10),且所述保护膜(10)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电糊(4)相适配的第三凹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金属扣(8)电性连接的警示灯(12),所述警示灯(12)与所述连接线(3)也为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1)的边角处设置为圆角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0)为可更换的一次性保护膜(1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18),且所述操作块(18)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12)嵌接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中,且顶端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2)的顶端平齐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0)的边角处设置有边缘部,且边缘部贴合瘘口感应贴片(1)的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08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