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0824.8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丹;罗群;周芳芳;林海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G08B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静脉 监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涉及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技术领域,传统魔术贴环只能起到固定无法无对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进行持续性监测的问题,包括瘘口感应贴片,所述瘘口感应贴片上粘贴有感应传输贴片,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上连接有连接线,所述瘘口感应贴片上的底端设置有固体状导电糊,此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通过设置有监测组件,进而通过设置的监测组件对临床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持续性监测维护,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魔术贴环只能起到固定无法无对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进行持续性监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透析患者人群越来越广泛,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路为主要血液透析治疗途径之一,动静脉内瘘既不会导致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与健康人群基本无日常生活上差异;而且充分地透析治疗,充分血液流量的毒素代谢,可防止多种尿毒症后期,人体其他主要脏器功能受损,肾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对患者生命线的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工作中,无对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进行持续性监测设备,进而无法及时察觉患者的身体状况,没有良好的监护设备,患者只有医院随访或透析时发现人工血管通路已闭合,需手术治疗后才可继续使用,使得透析间隔周期延长,危及生命,为此,我们提出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进行自动监测的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型动静脉内瘘监护装置,包括:瘘口感应贴片,所述瘘口感应贴片上粘贴有感应传输贴片,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上连接有连接线,所述瘘口感应贴片上的底端设置有固体状导电糊;监测组件,用于对患者进行监测所述监测组件安装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之间,便于对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进行自动监测。
优选的,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上的第一金属扣,所述瘘口感应贴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扣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金属扣的上表面贴合安装有嵌接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内的第二金属扣,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金属扣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监测。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与第一金属扣和第二金属扣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与所述瘘口感应贴片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滑动连接的套筒,所述瘘口感应贴片和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上开设有与所述套筒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套筒的内外壁均设置有防滑套,有利于对第一金属扣和第二金属扣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准确定位患者瘘口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瘘口感应贴片的底端粘贴有保护膜,且所述保护膜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电糊相适配的第三凹槽,便于对瘘口感应贴片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金属扣电性连接的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所述连接线也为电性连接,便于直接观察到监测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瘘口感应贴片的边角处设置为圆角状,避免尖端使患者产生刺痛。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且所述操作块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警示灯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罩,有利于对警示灯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警示灯嵌接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中,且顶端与所述感应传输贴片的顶端平齐设置,有利于对警示灯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的边角处设置有边缘部,且边缘部贴合瘘口感应贴片的边缘,有利于对瘘口感应贴片进行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0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